生活中的禅是如此灵动和现成,自然界又何尝不是呢?如果满天星斗不是禅,释迦牟尼佛就不可能因睹明星而觉悟成佛;如果潺潺流水不是禅,洞山良介禅师就不可能因过小溪睹水中影而打破疑团;如果郁郁黄花不是禅,灵云禅师也不可能因见桃花而开悟。如果泥灸不是禅,邱天道研究员也不可能发明(创始人)泥灸后皈依三宝而长期吃素。

【广而告之】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大师代言中国泥灸集团有限公司邱天道研究员发明的“泥灸”!【{温馨提示}】中国泥灸集团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zhongguonijiu.com/咨询电话:010-52693808 13718913311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长老
2013年4月20日6时26分在湖北四祖寺圆寂
净慧长老倡导的生活禅理念及其生活禅夏令营,可谓中国佛教结合现代人生活特点,在当代中国开拓佛教传播新方式的成功典范,在学理上、修行实践上、生活方式上都有新的拓展,对近20年的中国佛教面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路径。
释义《 生 活 禅 》--净慧法师(2001年6月18日于柏林禅寺问禅寮)
我说过多次,禅是修的、证的、参的,不是讲的。虽然禅不立文字,语言文字代表不了禅,但是它又不能离开语言文字,要把禅不立文字这个道理讲明白是离不开文字的。 在历史上禅有各种各样的方法。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尊者微笑,领会其意,传授正法。那样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就是方法,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禅传到中国来,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向二祖慧可传法安心,经过那么长的时间,经过了种种磨练,最后也是在一瞬间完成了这种传法安心的活动,那也是一种方法。 六祖惠能从岭南来到湖北黄梅,求五祖传法。经过八个月的行者生活,五祖给他读诵《金刚经》,他也在一瞬间领会了禅的深刻意义,然后得法南行,那也是一种方法。 第一句就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 这是我们学佛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往往不能够把信仰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往往不能在生活当中去落实第二句口诀就是“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你不要认为只有上殿才是修行,在禅堂里打坐才是修行,到庙里来烧香拜佛做佛事才是修行,在家里早晚诵经才是修行。 第三句口诀是“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佛法不能关在寺庙里,佛法不能跟世间法打成两截,佛法与世间法不能分家。要晓得离开世间法没有佛法,世间法只要用佛法的观点加以净化、加以超越,它本身就是佛法。 第四个口诀就是“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这是我们每个人要记住的,因为离开了大众就没有个人。这个道理大家应该说都是能够懂的,但往往懂得道理不等于就能够按这个道理去做。怎么叫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呢?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在团体中,这个社会像网一样,我们是网里面的一个小网孔,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个网,到哪里去找个人呢?我们个人就好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样,如果把这一滴水从大海里孤立出来,不到一个小时,这滴水就干涸了。个人是非常渺小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无尽的。 第一,“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三宝是我们建立正信的最主要的核心内容。 第二,“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信佛就要信因果,不信因果你说你信佛就无有是处。在佛教界流传着一个笑话,这个笑话讲得非常的不好,我也非常不喜欢听,但是有人讲。就是: “居士怕因果,和尚怕居士,因果怕和尚。”这个话讲得我们和尚脸上非常难受,说因果怕和尚,那就是说和尚不讲因果。我希望我们一定要扭转这种风气。我们每个和尚都要深信因果,做一切事情都要从因果出发。当然居士们深信因果非常好,居士们学佛是从和尚那里学来的,所以和尚首先要深信因果。这一条一定要做得非常好,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够真正在四众当中模范人天。我们做一切事情,就要以因果为准绳,因果是一个标准,是一个尺度。 第三,“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信仰要有一个眼目,信仰的眼目就是般若、就是智慧。 第四,“以解脱为正信的归宿”。——我们信佛的人,每个人都希望最终得到解脱。解脱是什么呢?解脱就是烦恼的超越、对世间的超越、对生死的超越。解脱并不是一定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而是就在这个地方解脱,当下解脱。我们都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这个世间谁来管呢?苦恼众生谁来度呢?解脱者,超越也。解脱者,净化也。 最后,还有我经常强调的做人的四句口诀——这个也是老生常谈——做人有四件事,信佛的也好,不信佛的也好都要重视:一个是信仰,一个是因果,一个是良心,一个是道德。对有信仰的人来说,这八个字全部要落实 ;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起码要讲良心、讲道德,这是我们做人的起码要求。佛教在这个社会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我经常跟人说,佛教对社会的作用就是做人良心的保证。我们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有了良心了,我们的社会就能稳定,就能发展,就能进步。人要没有良心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乱象就会丛生,事端就会越来越多,腐败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所以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全体僧俗大众,一定要使佛教充分发挥保证社会良心的作用。 阿弥陀佛!谢谢各位。

生活禅创始人净慧老和尚简介
净慧老和尚祖籍湖北新洲,生于一九三三年。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十四岁在武昌三佛寺拜师学经,奠定超脱出世的宗教品格和献身佛教的理想。一九五一年十八岁时到广东云门寺受比丘戒,得以亲侍中国现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因敏悟过人,深受器重,一九五二年即成为虚云老和尚传法弟子。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三年,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学习,是新中国第一批佛教研究生。从一九六三年被错划为“右派”,辗转北京、广东、湖北等地接受劳动改造。一九七九年,落实政策后回到北京,在中国佛教协会从事佛教文化宣传工作,参与创办《法音》杂志,并任责任编辑;一九八四年,开始担任《法音》主编,同年,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一九九三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至2013年4月20日。 一九八八年,受河北省有关部门之邀和中国佛教协会委派,参与创办河北省佛教协会并任会长,主持河北省佛教的兴复工作。一九八九年创办《禅》刊。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一年期间,协助有明法师修复正定临济寺,开展讲经、传授在家菩萨戒等各种大型弘法活动。从一九九一年冬开始,主持赵州祖庭柏林禅寺的兴复工作,使柏林禅寺从一片废墟变成殿堂庄严、规模宏大的丛林,组织僧团,弘宗演教,振兴河北佛教。从一九九三年起,每年在柏林禅寺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倡导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在佛教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日,河北省佛学院举行试办开课式。同年九月三十日(农历八月初十日),隆重举行柏林禅寺中兴十周年庆典,正式就任柏林寺住持。二零零零年一月,河北省佛学院获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五月十五日,正式出任河北省佛学院院长。 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先后出访亚、非、欧、美、澳诸洲十余国,联谊布道,广结佛缘。 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赵县柏林禅寺退居,湖北当阳玉泉寺住持、黄梅四祖寺住持;政协河北省赵县委员会副主席、政协河北省委员会七届、八届、九届常委;全国政协第九届、十届委员会委员。 担任《法音》主编期间,净慧法师了解了佛教与社会相适应的新情况,更开阔了他的视野。驻锡赵州柏林禅寺后,净慧法师根据佛陀“普渡众生”的本怀,近依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思想,创办《禅》刊,接引众生;弘扬以“平常心、本分事”著称的赵州禅师的禅风,1991年,提出了日后闻名遐迩的“生活禅”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