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rotator.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浏览
 
美玉--消费金字塔的顶端

www.tyx.com.hk   2010-9-9    环球旅游

和田玉

     战国时期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汉代的“金缕玉衣”,从古至今演绎得最精彩绝伦的,自然是通人性的玉。直到明清玉石走进寻常百姓家,在民间更得到“黄金有价玉无价”的美誉。千山万水,只要有信仰的地方,都会有玉的身影,护身符、情侣玉、收藏玉。
     据说,世间没有两块相同的玉。因为雕玉的人岂肯去重复别人的创制?所以,属于你的那一块,一定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

    名贵玉石的四大种类
    中国最著名的玉石是新疆和田玉,它和河南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和湖北的绿松石,称为中国的四大玉石。
    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东——塔什库尔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质状光泽,硬度5.5~6.5度。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5000米高的山岩中。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为山料。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之纯净度。

绿松石

    独玉
    独玉的矿区地处南阳市北郊的“独山”,又称“南阳玉”。独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纯净,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及三种以上的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艳,硬度大于6.5度。
    绿松石
    绿松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早在古埃及已被人所知,把它视为神秘之物。甘肃永靖出土有距今3800年前的绿松石珠子20枚。古有“荆州石”或“襄阳甸子”之称绿松石为铜的氧化物隐晶质块体。或结核体,深浅不同的蓝、绿等颜色,常含有铁线,硬度为5~6度,蜡状光泽。
     岫玉
    因主要产地在辽宁岫岩县而得名。岫玉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我国这种玉种的矿床很多。岫玉外观呈青绿、黄绿、和淡白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5度。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所用的玉材产于岫岩县境内的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商代妇妤墓种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岫岩瓦沟矿产岫玉相似。瓦沟矿岫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为我国当前主要的产玉矿区,岫玉产量占全国60%左右。

和田玉仿古青铜器

    消费金字塔的最顶端
   “玉石是高尚的,它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之后的奢侈品。它是盛世经济消费金字塔的最上端。”某位懂玉的人曾这样精辟的感慨。
    有人统计,在中国,精品翡翠近50年来价格上涨了1000倍。翡翠玉石是不可再生的稀有矿产,目前全世界达到珠宝级的翡翠只产于缅甸的帕敢等地区。随着现代化开采机械的使用,翡翠玉石矿藏过度开采,目前面临枯竭的危险。特别是高档翡翠,越来越难以找到,这就使得翡翠制品特别是精品翡翠制品的价格一路飚升。
    中国人爱玉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因它身上神秘且通灵性,人们迷信它,继而赋予它原始的信仰和崇拜意识,从而孕育产生了原始宗教笼罩下的装饰和礼仪玉器,使玉自然而然成为权力和高贵的象征。中国人对玉的热爱更是不胜枚举,玉的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就是由中国的玉石做成,其中白玉、青白玉、青玉分别作为奥运会金、银、铜牌用玉材料,这是奥运史上从未有过的,可见玉代表的非凡意义。
    美玉是权力的象征
    清代,当来自缅甸的晶莹通透的绿石头(翡翠)进入宫廷之后,一股绿色的时尚骤然兴起,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乾隆极爱和田玉,慈禧则是翡翠的发烧友。那块两米多高的“大禹治水”是乾隆的大手笔,原石从新疆运到北京,定样后再运到扬州加工,成品再运回北京,前后历时11年。而慈禧带进坟墓的多是翡翠,最有名的就是鬼斧神工的翡翠西瓜,当时价值500万两白银。“翡翠”,因为它宛如春水般的晶莹澄澈,也因为它的通灵、它的润透,很快就赢得了皇家贵族的青睐,并赢得了“帝王玉”的美名。翡翠蕴含着一种积淀的民族情感和审美取向,更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

    奢侈记录:
    世界上最贵的翡翠珠链出现在1997年秋,香港嘉士德的翡翠首饰拍卖中,一串由27颗纯翠绿珠子组成的珠链,每颗珠子直径在1.52厘米至1.59厘米之间,珠链上配了一颗重10克拉的钻石链扣。这条亮丽、华美之极的翡翠珠链估价在4000万港元以上,可最后竞拍时,成交价达到了7262万港元(这串翡翠珠链取自一块重约50千克的缅甸翡翠原石。30多年前,一位东南亚的珠宝商购得这块原石时,并未觉得它珍贵,打算将它出售却无人问津。后来,珠宝商将玉石切开,玉石中央是一块重约1千克的碧绿翡翠,于是珠宝商将其制成了这条独一无二的命名为“双彩”的珠链)。


添加:2010-9-9   录入:湖翁老   人气:835
<< 后退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走进集团 |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法律声明 | 发明专利 | 健康网 | 求佛祈愿 | 佛慧慈缘 | 高僧祈福 | 十方赞许 | 名人墨宝 | 名家题词 | 好人缘起

泥灸过敏小贴士 | 泥灸得气现象概述 | 上善泥灸 | 同愿同行 | 后台管理 | 中国弘泥

中国泥灸 | 港澳台记 | 泥好健康 | 灸是未来 | 北欧聚焦 | 缘起泥灸 | 荣誉之窗 | 首善之窗 | 美国之行 | 大洋彼岸

伦敦论坛 | 九华山庄 | 天道传奇 | 英国聚焦 | 雁过留声 | 广种福田 | 藏秘香泥 | 皇家玉灸 | 至尊红颜 | 大唐皇泥

                     

Copyright @ 天医星总部 香港天医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办事处:京ICP备08004123号 深圳办事处:粤ICP备080217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