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当邱天道踏进牛街地区红十字会的大门以后,才知道鲁教授已经在他来之前就把工作都办妥了。
正在办公室等候他的红十字会的一位负责同志,这时候走上来,拉住他的手,热情地说:
“鲁教授在十天前就向我们推荐了你,昨天他又打电话说你今天来上班,牛街的十几万群众都欢迎解放军同志来这里工作。”
邱天道显得有点拘谨,说:
“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把牛街当成家,有十分力就不使九分九。你们有要我出力的地方就尽管说话,我会尽一个士兵对人民应尽的职责。”
“好,从现在起你就是咱牛街穿军装的居民了。”
这位负责同志说着就拉着邱天道坐下,谈起了今后的打算,并一一征求邱天道对工作的意见。
牛街的人民厚爱邱天道,聘请他为牛街中心医疗站站长,牛街门诊部主任。对一个战士委以这样的重任,这是少见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鲁兆麟教授
邱天道在牛街的医疗点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在牛街往下后的第一夜,他的心里被喜滋滋的浪花拥挤着,已经十点钟了,他还毫无睡意,兴致勃勃地翻阅着介绍牛街风情的一本册子。
月光净亮,大地一片银白。邱天道隔窗望去,月光下礼拜寺那朦朦胧胧的影子刚好含满半窗,显得格外迷人。
忽然,夜风摇响了一阵风铃声,礼拜寺还未入睡,它伴着这位初来牛街的战士一起熬夜哩!
邱天道站在窗前,静听深夜里有节奏的风铃声,心儿飞出医疗站,潜入牛街的每家每户......
只有真正成了牛街一位穿军装的居民以后,邱天道才有可能仔细地观察以至去了解牛街礼拜寺的情况。
他的医疗点就设在礼拜寺的旁边,白天望那掩映在古柏中的飞檐斗拱,夜晚聆听风铃玎玲声,生活蛮有风味,也很浪漫。
每次从礼拜寺前走过,他都会发出一种想法:如果我是诗人,一定要写一首赞美诗献给牛街的穆斯林们。
他夹杂在络绎不绝地到这里来做礼拜的人群中,远远地打量着礼拜寺里那一座六角形的攒亭式建筑......那是讲经的地方,站在长安街上稍高一点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
牛街清真寺是一座带有点东方艺术色彩的建筑群,整个寺院的布局和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式和阿拉伯式相结合,这就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独特形式。它建于辽代,面积为六千平方米。
寺院正门牌楼上悬挂着一块金字匾额,上书四个大字:“达天俊路”,使人们一看见它就有一种登上仙路之感。
寺院内的主要建筑是大殿,清王朝庆亲王手写的“清真古寺”四个烫金字高悬门前。殿内昼夜灯火通明,香烟缭绕,做礼拜的人总是不断。穆斯林的礼拜时间是:太阳出做“晨礼”,中午做“午礼”,太阳落做“昏礼”,晚上做“日甫礼”,夜间做“宵礼”。如果在这些时间来不及做礼拜,也可以在你认为有空闲时来做“补礼”。大殿前两侧,各立一座碑亭,青石碑上镌刻着汉文和波斯文,论述的是这座寺院的发展和历史沿革。院中央矗立着一座雕工精巧、别具一格的古建筑,这是召唤穆斯林们做礼拜的地方,称之为“唤礼楼”。
说不上来是一种什么感觉,邱天道经过礼拜寺时心里总是忐忑不安,他想多在这里呆一会儿,又想快点走过去。
为啥?
他说不清。今后就要给在这里的穆斯林们治病,他只有一个心愿:愿他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他情愿为这些勤劳善良的人们服务,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治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