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流水贮藏着彩照 (7)
王宗仁 著
(中国著名军旅作家)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是1997-11-01

“新下关穴”是属于“史一针”的专利,他一直守得很紧,从不传人,包括对邱天道。但是邱天道绝对是个追根刨底的人,他不会因为史老师的保守而放弃自己学习“绝招”的每一次机会。每当史老师给三叉神经痛患者扎针做治疗时,他都悄悄的站在或远或近的地方看着,琢磨着。看多了,也就琢磨出了一些道道。就这样他不知不觉地把老师放在封了口的瓶中的奥秘探测到了。而他的举动,老师竟然一无所知。 现在,邱天道在首都大街上,用“史一针”的新方法为一个又一个三叉神经痛的病人解除了痛苦,被人们奉为神医。 有个老太太盛某,患三叉神经痛已十载有余,久治不愈。三天两头就犯病,疼得她呼天唤地,喊爹叫娘。可是爹娘无声,天地不应,他只能疼得大哭不止。记不得她求了多少医生,也无法知道多少医生给她许愿,“吃了我的药,保你一月见效,半年根治。”但是,她依旧被巨大的疼痛折磨着,摧残着,她只能忍耐,忍耐。一次,盛老太太跪在一位医生面前,求他给自己治病,说:“挖不了根也没有关系,哪怕制止疼也好!”那医生摇摇头,摆摆手,没有任何办法。 盛老太太已经痛麻木了,她不相信有人能治好自己的病,任那难以忍受的巨痛像恶兽一样摧残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突然有一天,有人对她说:盛姨,菜市口红医站有个叫邱天道的医生,用扎针给大家治病可神了,三叉神经痛在他手中是小菜一碟,一针就见效,许多人的病都叫他治好了,你还不赶快去瞧瞧。” 盛老太太抬起眼皮望望说话的人,没言语。对方又说:“盛姨,邱天道是解放军医生,他还会骗人吗?别犹豫了,快去试试吧!” 她没说去,也没说不去。但是,最后没有去。 饱经风霜的她,虽然做梦都渴盼着有人能治好她的病,但是当她无数次碰壁后得知人间并没有神医时,她的心死了。 邱天道治好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消息不断传来,撞击着老太太的耳膜,更撞击着她的心。终于,她动了心,这天不由自主地来到红医站,请邱天道给她扎针。 但是,她心中的疑虑仍未消散,不相信“邱一针”真的能治好她的病。 邱天道热情的招呼盛老太太坐下,详细的询问了病情后,拿出一根三寸长的银针,说:“大妈,家里都有什么人?” “儿子、女儿满堂春,孙子都上学了。” “我知道你最不顺心的事就是你的病,使您本来幸福的晚年生活变得苦涩涩的烦人。” “谁说不是呢,犯了病时我真恨不得立即死了才好呢!” “为什么要想到死呢。大妈,你的病我设法给你治好,但是有个要求,首先你要有信心,积极配合我做治疗。” 盛老太太抬起头望着邱天道,想说什么却什么都没有说出。她脸上原先的疑虑显然散去了不少。 今天老人是犯了病才来找“邱一针”的,这时疼得她用手捂着脸。 邱天道笑着说:“大妈,你别怕,我让你哭着来笑着走。”话未说完,针已从老人下颌关节下的“新下关穴”扎进。他捉针提插七七四十九下,让病人咳嗽一声,拔针,完毕。 “完啦!” “好啦?” “好啦!” 她仍然坐着不动。邱天道问:“你觉得还疼吗?” 盛老太太想了想,又用手摸摸腮帮,说:“不疼了,一点也不疼了!” 真有这么神的医生?老大妈还是疑惑,不过脸上满是笑。 她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不换眼地打量着邱天道:“听说你是河南人,是吧!我年轻时在河南呆过,对河南人感情深。这样吧,我认你做干儿子,我记着你对我的好处。” 邱天道一笑,淡淡地说:“战士本来就是人民的儿子嘛,我叫你一声妈妈又何妨!” 老太太本来还想和邱天道多聊几句,她觉得这个战士不仅医术高明,人也挺机灵,会说话。可是,邱天道说他下午还要去听课,得赶回学校去。 他迈开大步走了。老太太一直望着他的背影...... 首都大街上,人们神传着邱天道的故事。说张家一个快断气的老人被他医治好了,有说李家的一个瘫子被他扎的站起来了。其实,邱天道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卫生员,或者说是一个正在求学的大学生。他只是竭尽全力用学到的医术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治好了一些大医院治不好的或者虽然能治好却不愿治的病摆了。有时候看起来十分神秘的事情其实说穿了却再简单不过了。确实这样:奇迹往往是普通人创造的。原因就在于普通人没有“高贵者”那样盛气凌人的架势,他们有的只是一颗执着追求的心。既中国人常说的那句话:初生犊儿不怕虎。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