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rotator.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浏览
 
邱天道香灸十六讲(4)

www.tyx.com.hk   2012-2-7    邱天道香灸技术工作室

邱天道香灸十六讲

第四讲 香灸的使用方法和得气

灸人叮咛(待续)

   一、香灸药泥使用方法

   1.养生保健操作方法

   用微波炉将香灸药泥加热3-4分钟融化备用,清洁皮肤,用热毛巾将皮肤热敷3分钟,待人体感觉香灸药泥温度适宜后,将其摊敷在病灶处、阿是穴(疼痛处),盖上专用薄膜;再用微波炉加热香灸能量热袋3-5分钟取出放在香灸药泥的专用薄膜,30-45分钟后,取下香灸泥。虚证患者每天做1次香灸,实证患者每天做2-3次香灸。

   2.治疗疾病操作方法

    用微波炉将香灸药泥加热4~5分钟钟融化,加入一小袋香灸伴侣(根据不同疾病用不同的香灸系列)搅拌均匀,待香灸药泥不热后(15分钟左右),将其摊敷在病灶处、阿是穴(疼痛处),盖上专用薄膜;再用微波炉加热香灸能量热袋3-5分钟取出放在香灸药泥的专用薄膜,30-45分钟后,取下香灸泥;尔后清洁患处,将香灸专用贴的隔离膜撕去,贴在香灸后的部位,3小时后揭掉香灸专用贴(让皮肤休息8小时以上,可继续使用)。3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休息2-3天,可继续治疗。

   二、香灸得气

  分补法的得气与泻法的得气。

   1.补法得气:香灸药泥加热3-4分钟融化,待人体感觉香灸药泥温度适宜后,摊敷在病灶处、阿是穴(疼痛处)30-45分钟后取下香灸药泥,皮肤慢慢地呈现淡红色红晕或肌肉软组织呈现柔软,皮肤温度增加,此为补法得气。

   原理:灸法有补的作用,历来没有什么争议,大家认为,补需要温,而灸法以温热见长,故有温经散寒,温肾回阳,温补脾胃,温肺保元,温宫暖胞等作用。甚至还有人误认为,灸法只补不泻。

   香灸补法,是由于香灸药泥经微波炉加热后,这种温热刺激持久而缓和,使经络和腧穴以及病灶处能在此种刺激中持久发挥正常作用,而经络和腧穴以及病灶处的治疗能力主要是通过扶正而达到驱邪的目的,也就是说扶正是主要目的。当然,香灸药泥的主要成分“艾叶”等芳香天然中草药,其穿透力很强,药物本身的性味也具温热的能力,所以补的力量就很强。

   2.泻法得气:香灸药泥加热4-5分钟融化,待人体感觉香灸药泥温度适宜后,摊敷在病灶处、阿是穴(疼痛处),盖上专用薄膜;再用微波炉加热香灸能量热袋3-5分钟取出放在香灸药泥的专用薄膜,15-20分钟后取下香灸药泥,皮肤出现红晕或暗红瘀紫或拔出很多的晶体的病理产物,特别是皮肤温度急剧增加,患者有刺痛感呈现,此为泻法得气。

    原理:灸法补的作用,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因为其温热的本性,与补相接近,只要不做特殊处理,一般均会表现为补的效应,而香灸的泻法,是需要做一些特殊的动作才能出现的,比如将“香灸药泥加热时间长几分钟,使用15-20分钟后快速去掉药泥”就是。

   若是在灸疗的过程中,不将“香灸药泥加热时间长几分钟,使用15-20分钟后快速去掉药泥”那么就和补法一样,其缓和而持久的热效应不会改变,而将“香灸药泥加热时间长几分钟,使用后15-20分钟快速去掉药泥”就是为了改变补法效应。因为将“香灸药泥加热时间长几分钟,使用15-20分钟后快速去掉药泥”,故能使其缓和的温度刺激突然中断,其热效应突然从热变成凉,经络和腧穴以及病灶处就会从一种状态改变成另一种状态,补效应的基础失去后,就不能表现为补,而经络和腧穴以及病灶处的双向性,立即从补的状态下转成泻的状态,从而达到泻邪的目的。

    因为,灸法是以温热源为刺激源的,所以灸法只能是从温热源上进行改变以达到不泻目的。

    香灸法的温通、温散能通经活络,散热泻邪,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具有泻的作用。

   灸语:(待续)

邱天道撰写邱天道撰写

本书由中国香灸创始人邱天道研究员撰写


查看邱天道研究员多年发明的部分专利请点击邱天道


添加:2012-2-7   录入:湖翁老   人气:1330
<< 后退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走进集团 |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法律声明 | 发明专利 | 健康网 | 求佛祈愿 | 佛慧慈缘 | 高僧祈福 | 十方赞许 | 名人墨宝 | 名家题词 | 好人缘起

泥灸过敏小贴士 | 泥灸得气现象概述 | 上善泥灸 | 同愿同行 | 后台管理 | 中国弘泥

中国泥灸 | 港澳台记 | 泥好健康 | 灸是未来 | 北欧聚焦 | 缘起泥灸 | 荣誉之窗 | 首善之窗 | 美国之行 | 大洋彼岸

伦敦论坛 | 九华山庄 | 天道传奇 | 英国聚焦 | 雁过留声 | 广种福田 | 藏秘香泥 | 皇家玉灸 | 至尊红颜 | 大唐皇泥

                     

Copyright @ 天医星总部 香港天医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办事处:京ICP备08004123号 深圳办事处:粤ICP备080217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