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流水贮藏着彩照 (4)
王宗仁 著
(中国著名军旅作家)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是1997-11-01

邱天道是中医大专班里唯一的一个自理学费的学员。如果说开始同学们甚至包括一些老师都用异样的目光打量他,那么很快大家就把他溶入这个集体之中,觉得他是中医班里一位不可少的,也是不可多得的成员。邱天道刻苦的学习精神以及他和同学们相处时宽以待人的品质,使每一个与他相交的人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他的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唯其不易,他也就格外地珍惜。在整个学习期间,就刻苦的学习精神而言,他起码有三个地方很出众:第一,三年中他很少在夜里两点钟以前睡过觉,如果深夜里学生宿舍还有一扇窗户透着灯光,同学们准会说:“那是邱天道在学习”;第二,节假日他总在抱着书本啃,三年中,他不知道颐和园的门朝哪边开,也弄不清北海公园里到底有没有海;第三,他好写读书笔记。在他宿舍里,中医学方面的课外书很多,每读一次书他都要记下心得。再读一遍细细感悟,又读出了新意,再记一篇心得。三年中他留下的十好几本大小不一的、各种式样的读书笔记,记载着他在书上攀登的足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同学钦佩他,老师喜欢他。 进修班必学的课目有:《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国医学史》、《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温病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名家学说》等。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邱天道无一不是优秀。每次考试,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另外,他还自己给自己加码,购买了不少参考书,那就不是十本、二十本了,而是上百本,甚至更多。每本课外书他都啃过多遍,一遍领会其意,二遍深究内涵,三遍取其精华。这便是邱天道读书的“三步曲”,也是很宝贵的经验。 邱天道说:读书是一个人最幸福的享受。就像离不开吃饭穿衣一样,我不可一日无书读。 他常常静静地坐在床头或书桌前,双手抱书,微闭双眼,入神地回味着。他就是这样地享受着书之乳汁流淌在心田时的幸福。因此,有人便称他“书痴”。不是什么贬意,他爱书爱得太深,太专。 。 精神生活丰富的他,另一方面,物质生活却显得有些贫乏。 “我基本上是咽着方便面渡过了在北京的三年时间。的确,我记不得买了多少方便面,反正每个星期都买一大包,这已经成习惯了,就像每天必须睡觉必须起床一样,我每天都要吃方便面。”邱天道这样回忆道。 是的,对一个学费来源十分紧缺,而他在学习上又不吝啬花钱的人来说,他只有节衣缩食来生活了。年轻体壮亏待一下肚子没关系,穿得破旧一点也不碍大事。总之,只要能学到知识,一切艰苦都可以忍耐。他总是这么想,也这么做。

任应秋,字鸿宾,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值得庆幸,也应该永远铭记的是,邱天道在进修班学习期间,被著名的疑难病专家、中医教育家鲁兆麟教授收为入门弟子。在中医界不知道鲁兆麟名字的人不多,这不仅仅因为他是我国医界泰斗任应秋教授的大弟子,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在医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早就传着鲁教授要收弟子了,但是不知道他看中的是哪一个,现在邱天道走进他的视线内,这不能不使许多人投去羡慕而嫉妒的目光。鲁教授选弟子比挑女婿还认真、慎重,这个弟子除了学习必须冒尖外,名字还得带一个“秋”字——鲁教授何以对“秋”字这般看重,这还是个谜,无人猜透,他也不去说穿。大家只晓得他的老师叫任应秋,也许与此有些关联。严格说,邱天道并不具备给鲁兆麟当弟子的条件,他缺个“秋”。可是,鲁兆麟实在欣赏他的才华,再加上他那个“邱”与“秋”是谐音,也就破例收下了他。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