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能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火山爆发,曾实实在在在这里发生。不过,那已经是在上亿万年以前了。太遥远了!亿万年前的火山大爆发,现在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故事和传说。只有漫山遍野的火山石在告诉人们那段惊天动地的真实历史。 过去,这里是一片熔岩的海洋,如今这里成了一片火山石的世界一切都围绕着它,繁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这是一片黑黝黝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沃土,同时也是一片滋生贫穷贫瘠的土地!说它沃土,是因为它土质肥沃,藤萝灌木郁郁葱葱,绿得流油。说它贫瘠,是因为它土质虽然肥沃,但是毕竟土层太薄,薄薄的土层下面,都是累累的火山石,植物难扎深根;而且因为是蜂窝石地,留不住水,所以这里长年累月都缺水。碰上干旱时候,这里的旱情往往都比其他地方严重——同样一种植物,在其他地方,可以枝繁叶茂、高大挺拔,而在这里就变得矮小、萎缩,成为可怜的侏儒。产品产量不高,其貌不扬……。这里大概唯一值得骄傲的,是这块土地上生产的水果、水稻那是绝对的上品! 我不知道,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又一直在这块火山土地上生活的子民,到底已经繁衍生息了多少代,多少年? 我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踏上这块土地的。雨中的石山别有一番韵味,透露出一丝古典苍凉的美。 在这座古老的死火山上,我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少村落,但我知道它们都很古老。古老得岁月都长满了青苔。 我发现的这个火山古村落叫荣堂,这个名字雅致和优美,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荣堂村,已经有1800多年历史,这个村里主要有钟、王、叶、陈等姓的70户人家,大约400多人。因为地老天荒,使这里成为东山羊地区保护得最好,保留最完整的火山石古村落,被国家国土资源部和政府定为“火山石古村落保护区”。
荣堂村怎么也想不到,一不留神,突然就成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 古老、古老得石头也被漂白;沧桑,沧桑得朴实无华,犹如荣堂老村。密密麻麻,那布满虫眼的门板,也像是火山造成的“蜂窝”;历经风雨的火山石院墙,上面印满灰白色斑驳的青苔,像一只只古老浑浊的眼睛;墙头长满了层层密布的暗绿色藤萝,像披挂盔甲的战袍。看着非常粗糙的瓦屋,四面屋墙、院落的便道和台阶,全部都是用黑黝黝累累的火山石垒成的,非常牢固。许多人家的便道、台阶和院落的墙根,都蓬蓬勃勃疯长着宽大的芋叶和没脚深青翠的灌木和野草;院门洞开,房门虚掩,锈迹斑斑的门环静静地垂挂着。屋子主人不知有多久没有踏进这个院落,走进这个屋门了。但褪色的门神和对联,仍旧顽强地贴在裂口很宽的大门上…… 院里角落或靠着屋墙,放着废弃的石磨、石缸、石槽、石舂、石椅……,这一切从建筑到生产、生活、劳动用具,都是用当地的火山石为材料制造成的,显得古拙朴素,极富地方特色。

荣堂村是个长寿村。村里的70户人家,大约400多人,目前健在的100岁老人有十几个人;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三四十人。现在,荣堂村因为被列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整个村落已列入整体保护和开发规划,村里的许多户人家都先后搬往附近的石山镇周围。剩下一些故土情深的老人。走入村里,我看到一群羽毛油润的肥硕土鸡,悠闲地站在高高的院墙上;一只黑山羊在一家屋外窄窄的围墙上张望、攀缘,透着居家的朴实和温馨…… 荣堂村如今几乎已成为一个空村。这座沉重得有些荒凉的村庄,在霏霏细雨中显得更加荒凉。年轻人都走了,留下不愿离开祖屋的老人们看守着古村。这是些沉重得有分量的老人。这些八九十岁的老人,不需要儿孙绕膝的扶助。八九十岁的人生岁月,他们都饱经沧桑——他们就是一部部荣堂村的活历史——他们走过昨天,走到今天。 健康的荣堂,绿色的荣堂,又多少有些贫穷的荣堂,现在正在向美好的明天走去。 走进荣堂村我没看见一个胖子,现在世界上已有公论:没走多少路就两膝发软,气喘肥胖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因为太富裕,又缺乏科学的生活,结果造成肥胖,肥胖病是因为人们摄入太多的营养,又没有及时、有效地将这些“热量”消耗掉,渐渐就形成双下巴、大肚腩、浑身脂肪、一身赘肉……长久积淀下来,就养成了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一身的“富贵病”,吁吁…… 荣堂村的老人们都偏瘦,有充沛的活力。他们都不是赋闲在家。在留守的三四十个老人中,大多数不是放牛、放羊、种甘蔗、种木薯,就是在村外耕耘,在山上劳作…… 我和一个老人唠嗑,他叫王小英,80多岁了,精神矍铄,细雨中他披着蓑衣,刚刚从田里放牛归来。他说他的哥哥已经98岁了,在地里劳动还没回来……。我由衷地感慨:这些老人,我看到他们的饭菜很简单;吃的是火山石土里生长的、用的是火山石做的,住的是火山石砌的,他们的生活依然贫寒。他们只在于果腹,不在乎营养搭配。我惊讶:他们没有一个刻意去追求长生不老,许多人一年年还都在叹息:很快就要死了,很快就要死了,可几乎无一例外却个个长寿…… 这是为什么,是什么道理?1800多岁的荣堂村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