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rotator.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浏览
 
苗医基础理论

www.tyx.com.hk   2009-10-19    天医星集团资讯中心


(一)病因
     l.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气候或环境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名气候异常或环境卫生不良,就会导致人体生病。如酷暑或绵绵阴雨致湿邪伤人,就会导致胃脘疼痛;又如夏季勇日炎热.易患鱼鳅症等。 
     2.邪毒损伤 凡是引起病痒的外来因素苗医统称邪毒.如风毒、寒毒、湿毒、热毒、水毒。风毒最恶,可以引起若干疾病,风与热结合导致风热病症;与寒结合引起风寒病疾,如风寒感冒、风寒头痛;与湿结合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热毒,引起高烧不退及热经各类病症。其次是水毒、湿毒均可造成水泻、腹胀、腹痛、湿毒水肿、腿肿等等。苗族中有“人食五谷生百病”之说,这里“五谷”泛指一切食物。五谷虽养人,若饮食不节制、或不卫生,如过食生冷或肉类以及用食过量、不洁同样使人生病。
     3.旧伤•内损(吉仰菌) 任何外界的邪毒引起人体内部的疾病,虽然已经治愈,但苗医认为这是暂时的,它还会在体内遗留残疾,日后发病,这就是旧伤•内损,如癌症、肝硬化腹水,就是旧伤造成的内损。
     4.外伤(dih yens pit gux抵茵遍稿) 苗族生活劳动多在崇山峻岭或茂密丛林之中,常会受到毒虫、猛兽、狂犬侵袭,或农具、武器以及不慎摔跌等伤害而导致皮破肉裂、骨折、出血,或感染、中毒等,这些常常造成身体病残,甚至危及生命。
     5.劳累损伤 过去苗族人民生活极为贫困,为了生存常常超负荷地劳动,为r逃避灾难常常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迁徙到人口稀少的深山丛林中,以致劳动过度。使其脏、腑、筋骨受损,而患全身性筋骨疼痛、少气乏力、食欲不振等“劳伤病”。
     6.房事不节 苗族认为夫妻同房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一种生活大事,也是夫妻维系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房事应该有所节制,否则会引起疾病,如经期同房,女子患“女子月家乐症”,男子患“妇男月家病”。另外男子色欲过度,导致不思饮食,骨瘦如“柴”的“男色症”。
     7.先天禀赋异常苗医认为,由于先天禀赋不同,人的身体素质有所差异,不同体质的人易患不同的疾病。所以苗医中流传有“百人生百病,同吃五谷生百病”之说。
(二)病机
   苗医病机粗浅,不如中医系统、完整,但有类似之功,正如中医前辈所说:“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探。”
病机是擅述疾病变化发展的机理,不同病症各有不同的变化,在不同变化中,苗医应用一分为二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除外界因素外,内在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气、血、水)也是主要因素,在疾病过程中共同组成病机变化。
     1.气、血、水在病机中占主导地位,苗医认为所有的病机就是气、血冰在疾病不同阶段中组成变化:
     (1)气与血的关系:气推血走(bongt taib hxangb笨胎象香),血载气行(hxangb taib bongt mont象当笨莽),伤气必伤血(yens vus jud yens hxangb英乌吉英象),气与血彼此相依相存。
     (2)气与水的关系:伤气必伤水(mongb bongt yens eb蒙笨完茵沃),伤水也伤气(mmlgb eb nongt yens bongt 蒙沃完茵笨),气与水相依相存的。
     (3)血与水的关系:伤血必伤水(yens hxangt jud yens eb茵象就茵饫),伤水也必伤血(yens eb jud yens hxangd茵象就茵沃),血与水相互关联,相融相存。
     (4)气廉体寒(bongd xus sell not乓体赊洛):口千气血少(lot ngas bongt hxangt xus雅洛笨象休),说明在人的体温及体液的调节中,气起着重要作用。
     2.神色 苗医的神是指人的思维括动和精神状态,一是“天神”就是人的思维活动,并非鬼神之类;二是神态泛指人的精神状态和表情;三是神魂颠倒,指精神病;四是眼神,可以通过眼神观察病情变化,如两眼有神其病易治(ob jil hniub mais vas vut yib•ob jil hnub mais vat yib窝尖良干埋牙•窝尖良埋要依),两眼无神其病难治(ob jil hniub mais das xad yib窝尖良埋瞎依),此外还有病神、死神等。
   望色:皮红有内热(lot hxangt git nlangs kaib若尖休尖良),皮青为血瘀(lot dlaib langx hxmlgd das若山江象达),皮黄为肝胆有病。 
     3.脏腑 内脏方面的病机苗医把它作为发病机理的重要内容。如肝有肝气、肝风;肝风主管人体神色好坏 (jangx qit jmagx qit yangk炯干炯吉扬),肝气主管全身血脉(hfub nais jongt ghend jox ghab git呼勒炯苟绞嘎气),嘴嚼有肝风(hvuk lot jongx yens jent豪洛江茵近)。肺的病机:肺有肺气,日咳为肺内有火(dllngb bmongt alt ngol Kaib jangx dul董芒按沃凯江都),夜咳为肺内有痰(diongb bnaib ait ngol hsoagb neis
     董赖按沃也沃);心有心血,血I通则活,血阻则衰;肾有肾水,真水肾健,废水肾衰。此外,尚有人食五谷生百病;无热不成火,无火不成炎,无炎则I不痛;火盛血肉腐烂变成脓。热病多造成的无名肿毒红、肿、痛、热,溃烂流脓;而冷病多表现漫肿无脓,皮色不红,I疼痛不显或不痛,是无火热之故。 
(三)疾病分类 
     苗医疾病将病症分为冷病、热病两大类,以及三十六大症,七十二疾,一百零八小症,四十九翻,这些都不是确定的定数,而且病名还在不断地增加。
(四)疾病命名
     苗医由于受到日常接触的自然界和生活环境的启示,对疾病的命名具有生动、形象、易于领会的特色,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其命名特点有以下几点: 
     1.取类比象命名 
     (1)以动物形象命名:如口唇发绀,两上肢上下起动,状如鸟飞,名乌鸦症,即西医的肠源性紫绀,又称亚硝酸I盐中毒;又如双E肢抽搐如鹞鹰闪翅状叫“鹞子经”;膝关节红肿发亮形如猫头叫“猫头症”。 
     (2)以植物形象命名:其病灶溃烂如开花状称为“花”,如蜡烛花、肚花、背花。 
     (3)以家常使用的物品及用具命名:如皮肤局部疖子发硬、形小、根深如钉子状叫“疔”,称“铜疔、铁疔”等。
     2.以病变部位命名 如咽喉痒痛、说话吞咽困难、声音喑哑的叫啥喉症;生于颈部的癀叫颈癀;半边舌体红肿疼痛、流涎、影响进食的叫半边舌症等。 
     3以病灶色泽命名 如局部皮肤略高出皮面,边缘清楚,光亮灼热,红如涂丹叫“丹毒”;满口皆生白色斑点,甚至白膜满口的叫白口疮;高热、遍身有出血点如红色沙粒的叫红沙症等。 
     4.以病变部位与植物形象结合命名 如肚腹、乳房、背部疮疡溃烂后,腐肉外翻如花状叫肚花、奶花、背花;唇内长出肿物,色白,状如菌子叫白口菌等。 
     5以病因命名 如男子因色欲过度而致病的叫妇男月家病;妇女在月经期或分娩之初不忌房事而致病叫叫月家乐症;因受风寒而引起腹痛、肠鸣的叫寒风经等。 
     近代医学进人苗族地区,带来新的先进医学知识,加上各地各乡都有受过培训的卫生人员,或医院下乡巡吲医疗,使部分苗族医生对一些疾病的病名也采用了现代医学名称,如肝炎、肺结核、结石等。 
     另外,因地域不同,方言有别,各地苗医疾病的病名也有不尽相同,有“同名异症”或“同症异名”的现象。
(五)诊断 
     疾病的诊断,是医生通过眼看、手摸、耳听、鼻闻、询问等方法,搜集疾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结合天时、地;域及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辨清冷病、热病,分辨所属经症,为治疗原则和方法提供重要依据。诊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冷病、热病是相互对立的两类疾病。一般说来,凡疾病在发生过程中,表现为慢性、寒冷、虚弱、安静、功能倜下等多属冷病;表现为急性、灼热、躁动、机能亢进的多属热病。如吸气声大、呼出气粗、喜于仰卧、烦躁不安等,期为热病,须用冷治。蜷若弓虾,双手抱脚。抓被蒙头,身冷,寒战,面色苍白等,多为冷病,须用热治。
     冷病与热病,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如外热内冷病、内热外冷病,上热下冷病、下热上冷病等,这穗复杂表现,临床上需要注意鉴别。
     冷病与热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某些高热出汗,烦躁不安的热病患者,在持续高热,出汗过多薛情况,可转变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蜷卧少动,脉弱而慢等冷症。
     1.望诊望诊在苗医中占主导地位,望形态,望神志或神气,望面色等内容。
     (1)望形态(hxid jox jid yangs希左尖阳):形为形体,态为姿态。形态与疾病有着密切关系,望外形强弱与内脏功能是否一致,形体健壮者其病易治,预后良好;形弱有病,预后欠佳。
     (2)望神态(hxid bus希苯):神志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体现,可以从语言、眼神、举动等方面的改变观察出来。望神志要注意眼神,有神(hnib mais bongf娘埋笨)、无神(hniub mais ax bongf娘阿笨),眼神灵活,其病易治;表情痛苦,眼中无神,其病难治。望神志有时间之分,一般上午神志旺盛,精神焕发,下午神疲;白昼神旺,夜间神疲,此为正神,反之则为病神。重危病人神志本衰,如果突然容光焕发,暴饮、暴食,不知饱足者为死神,称“黄泉路食”、“吃倒头饭”是临死之征,其病多难救治。
     (3)望面色(hxid bongf maix希笨埋):观察病人面部色泽的变化, “望面部晴黑色自上而下延伸,是病情由轻转重,延伸到双颧时是危重病象。神志异常多为与某些精神疾病有关。智力低下,反应迟钝为ghox niad果那“痴呆症”。表情淡漠(ax maix ves阿卖妪),少言寡语,语言错乱(hveb hscid hfud ghangb呼舍糊江),哭笑无常(at gens diek niad艾梗独纳)为gos dliangb bll歌相别“癫病”。烦躁不安(at mongb hveib艾门西),呼吼怒骂(hlieb hveb hscid舒呼舍),打人损物,不知羞耻,为(zeib dongb痴东)“疯症”。突然昏倒,神志不清,四肢抽动,口吐白沫,醒如常人为“风症”,如羊癫风、母猪风;面部油腻,眉毛脱落,手指或脚趾溃烂,脱节为“麻风”“脱节癞”;久病重病,突然容光焕发,名“绝色症”乃绝症危象。
     (4)望眼:眼皮是否肿胀(ghab liut nais pub wux嘎另埋坡五)、眼敛肿痛(ghab liut mais pub mongb嘎另娘埋坡蒙)、眼生挑针(ghab liut mais jangx dlx nand嘎娘埋将点郎)、上眼皮下落(ghab lut hniub nais ngaol dab嘎溜娘埋埃塔)、眼珠生蒙皮(hniub mais liangs ngix鸟娘样野)、眼闸毛倒生(ghab kxik mais diangd ghangb嘎贤埋当岗)、流眼泪(lol eb mais洛沃里)、眼红(hniub reals bxangt娘埋象)、眼红溃烂(hniub reals hxangt lax kI娘埋拉来)、眼睛干涩(ngas hniub mais安娘埋)、眼生鱼胞(葡萄肿)(dlub hniubreals nail pot体娘埋内泡)、白睛出血(dlub hniub mais lol hxangd体娘埋洛象)、眼生白翳(hniub mais def jangx dlaib娘埋呆道)。
     (5)望舌(hxid nif按尼):舌灰(nif pongb尼天)、舌黑(nif dlaib尼山)、舌红(nif hxangt尼象)、舌白(nil dlub尼书)、舌粗(nif hsab尼沙)、舌薄瘦(nif sot尼梳)、裂纹(nif dus zaf尼丢扎)、有刺(nif liangs bel尼剐不)、胖舌(nif diangs尼刚)。舌痛(jox nif mongb左尼象)、舌肿(jox nif pelb左尼脬)、舌硬(jox nif gek左尼谷)、舌歪(jox nifwix左尼远)、舌麻木(nif juk jik尼局疾)、舌生瘀斑(nif ssib bid尼三变)。舌红为热病、舌淡白为冷病,舌深红为热重,舌紫红色为血瘀,舌灰为水湿邪毒,舌黑不是热重就是冷盛寒重。
     (6)望舌苔(hxid nillind yangs按尼另样):望舌苔以观察病情变化,舌苔厚(nif dab尼它)、舌苔薄(nifmian出尼良)、舌苔黄(jox nilfangx左尼访)、舌苔白(Jox nifxusjib dlub左尼休吉野)、舌苔黑(jox nif dlaib左尼山)、舌苔黄腻(jox nif dlub nius左尼书溜)。 ’
     (7)望四毛(发毛、眉毛、睫毛、毫毛)、望耳壳、望口、望鼻、望指纹、指甲、望二便、望疮、疗、包块。
     (8)望痰咳嗽(ait ghad nsol按干沃):痰色黄或白,清稀或浓稠,有无泡沫;痰中有无血液,有血者为咳血(ait ngol lol hxangd按沃洛象),痰中血色鲜红或暗红;血液浓稠或清淡;血痰中有无脓液,等等。
     (9)望皮肤:皮肤和白眼珠发黄,肝胆有病;脸、脚浮肿、眼皮肿,多为水湿邪毒。
     2.听诊苗医听病人说话、呻吟、咳嗽、呼吸、打呃、肠鸣、排屁等声音变化。
     (1)听语声:病人说话声音高亢者(ait hveb xad hnangd按呼辖狼),或病初起语言重浊者,或初病声哑者,多为热病。若声音低沉细弱者(ait hveb yut yat按呼要洛),为冷病。声音清楚(ait hveb vut hnangd按呼要狼),谈吐从容为轻病。语无伦次,吐词不清,胡青乱语,神志模糊者为重病。高声叫骂,喜怒无常,不知羞耻者,为“疯症”。表情淡漠,语无伦次,沉闷少言,哭笑无常,为“癫症”。
     (2)听呼吸:呼吸声粗气紧者,为热病。呼吸微弱无力者为冷病。呼吸声粗,张口抬肩,平卧困难,为喘。喘时如猫呼吸,为猫喘。上气不接下气,为气喘(ait axlol ves按阿洛右)、张口抬肩呼吸声粗,为气瘊(ait hvak按瘊)、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为气急(ait hvit按急)。
     (3)听咳嗽(ait ngol汤沃):正常无咳嗽,若咳嗽初起,咳声有力,为热病。咳声低弱无力,或久咳不止,为冷病。
     3.问诊问诊是苗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医生对病人或家属及陪伴者进行有目的询问,以了解病情,协助诊断。包括问发病时辰、冷热、疼痛、汗出、饮食、睡眠、二便、经带等内容。
     (1)问时辰:根据发病时辰,推测疾病轻重。如:“男怕三、六、九,女怕二、四、八’。小儿发病“春忌羊日,夏忌蛇曰,秋忌牛日,冬忌犬日”,指此期患病易致重症。这是苗族原始宗教的表现。 
     (2)问冷热:初病发冷发热,或先热后冷,或先冷后热,或冷热相兼皆为热病。长期发冷、怕冷、或低热者,均为冷病。 
     (3)问疼痛:①问头痛:急性头痛,为热病。久病头痛,多为冷病。②问胸痛:前胸痛,多为心肺病。胁肋痛,多为肝胆病。急性胸痛多为热病。久痛隐隐,多为冷病。③问腹痛:心窝痛多为胃病。脐周痛多为“蛔虫症”。下腹痛多为膀胱或妇科病。小腹痛并有软性包块坠人阴囊为“漏肠”。急性腹痛、饱痛、热痛、绞痛、刺痛、白日发作喜冷拒按者,均为热病。腹部久痛、饿痛、隐痛、冷痛及夜晚发作喜温喜按者,均为冷病。④问腰背痛:腰背痛者,见于心、肺、胃、肝胆疾患。只是腰痛多为肾病。因重力挑抬致腰痛者,为“伤力病”。急痛、胀痛、热痛者,为热病。久痛、冷痛、酸痛、麻木隐痛者,均为冷病。⑤问关节痛:节疼痛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如久晴久雨或久雨久晴,疼痛发作者,为风湿痛。久痛、冷痛、木痛者,为冷病;局部关节红肿热痛者为热病。 
     (4)问汗:初病有汗或汗热身热者,为热病。病中无汗或久病汗出,或夜间汗出,或汗出身冷者,均为冷病。病重而大汗淋漓不止为危候。 
     (5)问饮食:病后喜冷饮,或多食易饥者,为热病;喜热饮者,为冷病。保持平时嗜好者为轻病易治。婚后妇女停经,口味异常,喜吃酸味者,多为妊娠,不属病态。若久患重病,不进饮食,突然狂食暴饮不知饱足者,为病危,预后不良。 
     (6)问二便:问二便主要是问大小便排出量、颜色、性状及排出感觉等情况,以诊断疾病;①问大便:排便困难,十如羊屎,次数减少为“干结”。急性干结为热病,长期干结多为冷病;②问小便:小便黄少灼热,涩滞不畅或尿频、尿急、尿痛,为“尿急病”热病。小便清冷,量多,失控自遗者,为玲病。 
     (7)问经带:①问月经:正常月经14岁左右初潮,50岁左右绝经,周期28天,经期3—6天,色红,量适中,不稀不稠,不夹血块,经来时有轻度腹痛或腰痛,亦有经来不痛者。若月经提前,或1月2次,色鲜红或紫红,质地黏稠者为热病。月经推后,量少色淡,质稀薄者,为冷病。停经两月以上,要分清早孕或闭经。月经淋漓不止为“血漏症”。血经量多,出血不止,势猛如山崩,为“血崩症”。治不及时,危险较大。②问白带:正常妇女阴道有少量白色透明、无特殊臭味的分泌物为白带。白带量多、色黄或赤、稠浊奇臭为热病。量多色白,质稀薄或清冷,无臭昧或有腥味者,为冷病。 
     (8)问睡眠:病人短时期烦躁不安,不易入睡,或睡而多梦易醒,多为热病。若长期不易入睡,多梦易醒,神疲,或经常不自主人睡者,多为冷病。睡中起床行走,而后重新人睡,次日醒后忘却夜中之事,为“梦游症”。 
     4.脉诊脉诊是医生以手指指腹切摸患者的脉位,根据其脉搏的节律、速率、强弱、形象等变化来诊查疾病的方法。苗族医将脉象分为大脉、小脉、快脉、慢脉。脉诊只有少数苗医掌握,一般苗医是以望病、问病为主。 
     脉象分冷脉热脉两大类外脉、慢脉为冷脉(seib maix vek赊迈雾)主一身冷疾,怕冷,寒战,脸色苍白等;出现这种脉象多为冷病。大脉、快脉为热脉(kab maix vek凯迈雾)主一身发热病症。出现这种脉象多为热病。 
     小脉:hxid dik nens洗涤闷(又称弱脉细脉),脉来细弱无力,多为冷病,慢性病,或久病虚弱,或失血过多,或年迈体衰者.这类脉象多为冷病。
     大脉:hxid dik bongt洗涤唾(又称大脉),脉来洪大有力,为热病脉象,发热、大汗、心烦、口渴,多是急性病,发热病症、损伤性疾病以及传染病等,均属热病。
     快脉:heib malx vek赫迈雾,脉来洪大有力.脉来脉去都快,起病较急,烦躁不安,身热大汗,为热病脉象。
     慢脉:lax maix vek拉迈雾,脉来缓慢无力,起病缓慢,病程长,形体消瘦,四肢冷,全身冷,夜间盗汗多为冷病。
     (六)治疗
苗医在长期的医事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他们将一切疾病纳八两大范畴,即“冷病”、“热病”从而制定出“冷病热治”、“热病冷病”两大治则外,还要根据药物的性味归人五经,原则是:凡味甜、麻、香、辣的药属热药,归属冷经,其中香、麻的药物同时归属于快经、半边经;凡味酸、苦、涩的药属冷药,归属热经。此外,还有按药物的功效,将苗药分为清、消、汗、吐、下、补为六大类,在补药中又有热补、温补、清补的区别。此外还要根据咖府情况,如肝病从胆而治,治气、治血;肺病从气治,治气、治血;胃肠病从水湿热毒治,肾病从水治,治气、治水,心病从血治,治气、治血,对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内治法和外治法。
     1、内治法 内治法主要是吞服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以治疗疾病,广泛体用。
     (1)按内治法用药剂型有:汤药(煎剂)、面面药(散剂)、酒药(酊剂)及生药。使用鲜品生药是苗医的一大特点,将鲜品生药直人口中嚼细吞服,如在山间劳作时,突然腹痛,或腹泻,或头痛、头昏,或口鼻流血不止等,就地采集鲜药洗净嚼细吞服。就地取材,药效快,当即起到急救的作用。
     (2)按内服药溶剂来分有:水煮汤药、白酒浸渍的药酒、炖鸡、炖肉、油煎等,采用这些不同溶剂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符合现代制药要求。
     2、外治法
     (1)放血疗法:用铁制消毒针器在十指(趾)尖、指(趾)甲旁,或人中、舌下青筋等处点刺出血,视病情放l至数滴血。此法必须注意消毒,以防感染。
     (2)刮治法:也称刮痧法,用铜钱、筷子或麻丝蘸桐油或菜油或药水,在脊柱两侧的大筋、胸部肌肉隆起处,从上向下、从内向外刮,或从四肢上方往肢端方向刮,至被刮处出现暗红色瘀斑或瘀点即可。
     (3)暴灯火疗法:将灯草芯浸饱桐油或菜油,在灯上点燃后往选定的部位迅捷点灼,可听见轻微的爆炸声。以上三种疗法均属急救疗法,多用于各种突发性的急症。
     (4)气角疗法:用竹筒或用6~lOom长的牛(或羊)角尖,在顶端锉一小孔,治疗时将角紧按于息处,医者用嘴从小孔处将角内空气吸出,造成角内负压,然后迅速用蜡密封小孔,角即紧紧吸附于患处皮肤。主要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或风湿关节疼痛等。
     (5)滚蛋疗法:有滚生蛋和滚熟蛋两种方法。①滚生蛋:取生鸡蛋一个洗净晾干,然后用此蛋在患者额部、胸、背、腹部、手足心等处来回滚动,至鸡蛋发热为止,有退烧作用。②滚熟蛋:用治冷病的草药或具有重镇作用的金、银戒子、手镯与鸡蛋同煮,用热蛋在患者额部、背部、胸腹部滚动,使热力和药力通过皮肤进人体内达到治疗目的。主治风寒性头痛、喘咳、腹痛腹泻小儿受惊骇等。
     (6)发泡疗法(bobjab dus pot bon一、li~ffaf鲍佳豆坡榜):将毛茛揉碎,捻一团如花生米大小包在额角或掌面腕横纹的中点,有痒痛感即去掉,有水泡发出。可治“摆子”、牙痛等。但要注意皮肤起泡,破溃后,防止感染。
     (7)熏法(qub bongtjab sad秋乓佳少):将芳香性药物,如樟树枝叶、透骨香、佩兰、岩马桑、蜘蛛香、射干等放入锅内置于火上煎煮使之发生热气,在煎药锅之上放上木架,周围稍加密闭,病人解衣坐于木架上,以病人大汗为止,用此治疗风湿'痛风(发汗、止痛),陈旧性损伤等疾颇有疗效。本法可根据病情分全身熏蒸和局部熏蒸。全身熏蒸:本法的适应证比较广泛,凡属皮肤、经脉、肌肉、关节、筋骨及上呼吸道的一些疾病都可应用。注意防止烫伤和引起火灾。
     (8)火针疗法:主要用于疔癀,视疔癀大小,选用特制的不同规格的铁针,然后估量疔、癀顶端与根部的距离,用卡子卡在针尖适当部位(免刺人过深或不及),将铁针烧红从疔癀顶端垂直刺人,速进速退。
     (9)抹酒火疗法:适量白酒置碗内点燃,医者用手蘸燃烧着的白酒敷于患处,并施以摸、拍、揉、捏等手法。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等。
(10)刮脊抽腿疗法:用铜钱或筷子蘸桐油或菜油刮脊柱及两侧大筋,然后双手握住患者脚踝用力扯动患者两褪。主治一些抽搐性疾病。括擦方向,只能由上向下,不可倒括,操作较为方便,容易掌握,但也有经络气血旺注的部位,须加小心。每次括擦,用力适度,以免括伤皮肤,如配合滚蛋疗法收效更好。
     (11)拍击疗法(dib liul滴溜):用手蘸白酒在病人小腹及两大腿内侧用力拍击,至病人痛不可忍为止。主治“扯肠风”、“缩阴症”等疾病。
     (12)外敷疗法(bob jab包佳):将鲜药捣烂敷于痛处,常用药物有千年老鼠屎、白毛夏枯草、酸咪眯、四块瓦、七叶一枝花、水冬瓜根皮,用以治疗软组织损伤、扭伤、骨撕裂、无名肿毒、皮下深部感染或根据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和制剂敷于选定部位以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有以下三种:①用草药捣烂外敷患处或肚脐,用于各种皮肤、静旨关节的疾病,也可治腹痛、腹泻等。②用桐油煎鸡蛋制成蛋饼,趁热敷于肚脐上。③取活鸡或客妈(青蛙)一只,剖开胸腹不去内脏,趁热扑在患者胸腹上。①、②两法主要用于各种冷病阴寒症。
     (13)洗法(jab sad佳沙):将药物煎水去渣后,进行沐浴,常用药物三角风、岩马桑、金银花藤、野菊花、野葡萄J藤、四块瓦、倒触伞、一把伞、千里光,用以治疗风湿、类风湿、跌打损伤、骨折后遗症、皮肤瘙痒,及一般皮肤病。或将上述药物煎水沐浴或洗脚,或浸泡手脚痛处。 
     (14)热烫(mak u qub bongt kab马溜切乓凯):将石块或食盐置于火中烧热,用布将石块包好,或用布鞋鞋底烤热,置于痛处。本法叉称干热疗法,如治疗因寒冷引起的腹痛、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腰肌劳损、腰腿痛。 
     (15)弩针:苗族弩针又称糖药针,这是苗族治疗风湿麻木,肌肉酸痛、冷痛、关节疼痛的一种治疗方法。贵州省中医研究所杨济中老师报道最为详尽,摘要如下: 
     弩针作用:消炎、退热、驱风、止痛。如治疗炎症时,必须另换清热解毒的冷药;治疗风寒痹痛时,必用热药。此法操作简单,经济有效,治病快速。 
     弩针所用的排针是刺猬的箭毛,现已改用中医的梅花针。弩针配方:主要成分为草乌、南星、半截烂(为南星科植物麻脚狼毒),通用方药如下: 
     生草乌粉、万年肥粉各31g,露蜂房粉16g,蜂蜜63g,半截烂粉16g,白酒156m。本方加减,消炎散热加黄柏皮;追风止痛加重草乌药量;驱风除湿加重万年_肥用量;止痛祛瘀加重南星、半截烂用量。半夏、南星、草乌、半截烂、魔芋、老虎芋3g,共研末,加蜂蜜及酒备用。注意引起皮肤过敏。 
     用法:将针插人弩药水中,提出在患处钊刺,针眼附着药液,由刺口吸收,发挥治疗作用。刺后发热止痛。 
     (16)点脊疗法(gong hsongd gek拱冲谷):握掌以中指等关节,揪打脊柱两旁来回多次,以治疗身痛、感冒、咳嗽、妇人月经不调、白带过多。 
     (17)挑治(ghongs ghab jongx贡嘎龚):在背部或痛处皮肤下,用消毒缝衣针挑起如白丝线状的肌纤维、割断一小条,便起到止痛的作用。应用挑治法必须是痛处的上部。本法用以治疗发痧、吐泻,一般腹痛、中暑。 
     (18)掐法(mangb凉):医者用手指甲,在患者背部两旁,相当于中医的督脉处,每隔1~2era掐一下,以掐红为度,用以治疗更年期病人,身痛,感冒。 
     (19)拔法(gheb dub ghak jid格觉格吉):苗医又称打拔筒。拔筒用竹料的居多,其次是牛角或羊角,近年来采用玻璃的为多。用高度酒点燃放筒内,迅速取出,将筒置于患处与皮肤紧贴,取筒时.只要将筒口的底部稍加倾斜,透气,筒随即脱落。注意作好患处消毒,防止感染,点燃火酒时,要防止烫伤。皮肤破损处不能施行拔法。拔法用以治疗风湿麻木,跌打损伤,风寒感冒,头痛等。 
     (20)刮痧、拧痧(hek sab格痧)、挤痧(quk sak欧痧):用铜线或银圆、烫匙,蘸桐油或菜油或药水,在脊柱两侧,或肩胛岗下或太阳穴,或胸部从上向下,从内到外,或从四肢上方身肢端方向刮,至被刮部位出现暗红色瘀斑或瘀点即可。用以治疗腹痛,感冒,腹泻,中暑,头痛等。 
     (21)药物塞鼻:鼻出血将药物揉烂,塞于鼻腔中,用以止血。常用药物有鹅不食草、青冈树嫩叶、千年老鼠屎的嫩叶。 
     3.饮食疗法 根据不同季节食用某种食物或饮料,以达到保健治疗的作用。 
     4.体育疗法 苗族人民很喜爱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他们常利用节日或农闲时间.以家具或农具作体育器材,进行拳、棍、刀、弩、叉术及猴儿鼓、板凳舞等项目表演或比赛。既娱乐又锻炼了身体起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作用。
(七)疾病预防 
     苗族人民生活比较贫困,但他们仍然尽可能地注意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如水井大多都将饮用井与洗菜井、洗农井分开成为三连井。另外还讲究在某些节气彻底打扫房前屋前及室内阴暗角落的清洁卫生,并食用一些能保健身体、防病治病的草药来预防疾病。用菖蒲、艾叶、八角枫、地风藤等煎水洗澡预防生疮害病,或生产劳动时,常身带食盐、大蒜、百昧莲、薄菏等以防暴病、急病的发生。村里还立下乡规民约,禁止倾倒脏物和带病串门等,以预防疾病的传染和流行。
     另外,他们还积累了一些经验方剂来预防某些疾病。如用对口蕈煎水,孕妇于产前1-2月内服用,可预防新生儿脐风。用强盗九杆子、天青地白、老虎麻根同甜酒煎水服,可预防腹泻、红白痢疾。用桑树根、箭竹叶煎水内服可防治高热“摆子”。将铁线莲缝在小儿帽子前缘,可预防小儿抽筋的“半天症”。
     苗药香囊预防流感,在冬春季出远门及流感流行时,老人及小孩在胸前佩带香囊预防呼吸道流行病。作者曾将苗族防感香囊作免疫试验,结果,佩带后鼻腔黏膜下免疫球蛋白比佩带前提高13倍。
     对流行性疾病他们有许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预防方法。苗族非常注意遗传性疾病,如男女青年自由恋爱,自己选择对象,双方同意,但还没有正式明确关系以前,双方父母都要进行婚前考察,主要是调查对方家庭或近亲(外祖父、外祖母)“干不干净”,意思是有无遗传性疾病,如精神病(男癫、女癫、癫痫);肺结核(gos jab稿痴)、麻风(dliangb lix襄里)等。
     传染病流行性病隔离,是苗族预防疾病传染传播的主要方法之一,有三种形式:病家隔离、村寨隔离、病区隔离。
     病家隔离:主要用于流感、麻疹、百日咳、水痘等散在发生时,病家在大门上挂上草标,表示本宅有病人,谢绝人内,以防传染。
     村寨隔离:如果流行病已经在本寨流行,就在通往本寨的路口放上带刺的植物拦路,谢绝进入本寨,以防传播。
     病区隔离:主要是针对麻风病人设置的,如本寨发生麻风,那就由病人家属,在村寨指定的地方,修间简易住房给病人,并指定活动范围及家属送生活用品存放点,病人取物活动只能到此为止。
     逃病:逃病是苗族在历史上经常采取的防止疾病感染的一种措施之一,如遇痢疾、伤寒等消化道传染病流行时,逃到水源上游躲避;遇疟疾就到高坡寒冷地区躲避;遇天花、麻疹就逃到人口稀少的深山丛林中躲病。
     这些措施看来简单,但它对防止传染病流行,切断传染源,具有深层的内涵意义。


添加:2009-10-19   录入:湖翁老   人气:2258
<< 后退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走进集团 |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法律声明 | 发明专利 | 健康网 | 求佛祈愿 | 佛慧慈缘 | 高僧祈福 | 十方赞许 | 名人墨宝 | 名家题词 | 好人缘起

泥灸过敏小贴士 | 泥灸得气现象概述 | 上善泥灸 | 同愿同行 | 后台管理 | 中国弘泥

中国泥灸 | 港澳台记 | 泥好健康 | 灸是未来 | 北欧聚焦 | 缘起泥灸 | 荣誉之窗 | 首善之窗 | 美国之行 | 大洋彼岸

伦敦论坛 | 九华山庄 | 天道传奇 | 英国聚焦 | 雁过留声 | 广种福田 | 藏秘香泥 | 皇家玉灸 | 至尊红颜 | 大唐皇泥

                     

Copyright @ 天医星总部 香港天医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办事处:京ICP备08004123号 深圳办事处:粤ICP备080217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