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rotator.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浏览
 
明医邱天道的故事《医缘》第三章 兵 缘

www.tyx.com.hk   2009-10-21    天医星集团资讯中心

      

第三章 兵 缘

      人生是一眼很深很深的井,装满甜苦、欲念、沉沦和微笑,汩汩的平静里藏着永恒的诱惑和漩涡。强者奋力挣扎,只为一个人可以得到的机遇;弱者永远爬不出虚幻的辉煌。

      人生能练就一条倔汉子,搏击,奋起,只要你肯用心血,执著地进取,那一段很短很短的路,也会伸延多少世纪。成功了不肯向人述说艰苦的日子,那么多故事里的传奇构筑一个广大无际的方圆。

      走出灰蒙蒙的失落,在兵缘里采撷鲜花如春天的黎明。再沉重的黑夜的影子也会让位给永不沉沦的太阳......

      军营:一个希望的梦

      中原自古乃兵家争霸之地,硝烟烽火中杀出一个个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虽然硝烟散去,厮杀声消失,但那里还留有生锈的弹头,每一把曾经带血的钢刀都留给他许多联想。当兵,是他少年时的美好追求,军人的刚毅、坚强、永往直前的品行让他崇拜,崇拜到超过他那个有着很好名声的父亲。

      那时,野营拉练是部队每年冬天必须进行的训练项目。一队队军人走过他家门前或是有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士兵揪一下他的耳朵都会让他痴痴地遐想好几天。

      一心想让儿子成为乡医的父亲,突然有一天与儿子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那是邱天道被人用计谋从公社卫生院下放回到农村,没当上吃国家粮的医生,连村里卫生所都被某些人卡着进不去。邱风顺是一方名医,治好过成千上百个患者,却无法改变儿子的命运,看儿子天天拉低了帽沿去卖面卖麻雀,不免长吁短叹。见儿子在路上越走越远,就对儿子说:"你还是多看些医书,多掌握些知识有好处。"

      邱天道苦苦一笑:"看书有什么用?知识有什么用?当医生又有什么用?有权人照样欺负你!"

      邱风顺无言可对:"那也不能这样浪荡下去呀,总该学点正经呀!"

      邱天道斜了父亲一眼:"正经是什么,多少钱一斤?杀人放火才是正经,打架动刀子才是正经,才没人敢惹。"

      邱风顺:"你......"社会怎么把儿子逼疯了?此时的邱天道天天吊儿啷当,什么挣钱就去鼓捣什么,可谁能知道他心里在流血?

      小辛姑娘的提醒,又唤起他少年时的理想,他要去当兵,他要走出大梁冢的篱笆墙,他要到一个没有欺骗的地方实践他的信念。

      1978年深秋,邱天道没跟父母打招呼就去报了名。公社卫生院的人很熟悉,又有小辛父亲丛中斡旋,检查的也不仔细,就让他蒙混过了检查身体关、政治审查关。

      邱天道以为这兵是当定了,却不知由军医组成的健康复查没那么多人情。负责五官科复查的军医以"小的时候得过中耳炎,鼓膜穿孔,不宜参军"为理由,拒绝接受他的请求。新兵们兴高彩烈地戴上大红花上了北去的火车,邱天道心理酸楚楚的,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在他人生道路上,怎么处处是关卡,处处是苦难,他看不到前程的辉煌。他恨那些无缘无故把他"开"了的有权势的人,他却不恨那些按政策办事的军医们。

      他还是想当兵。但他知道如果像现在这样再去体检还会被涮下来。第二年春天,他到县医院做了鼓膜修补术。这一年,他仍然被拒之军人行列之外。

      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想干却又干不成的事,想说又无处可说的话。

      邱风顺怕儿子这样下去可真毁了,天天农田劳动之余逼他去读那些读过许多遍的医书。他却心猿意马,注意力根本不在医书上,甚至对一方名医的概念也模糊了。父亲是名医,是有口皆碑的名医,还不是在人家的巨手下生活,还不是顺从人家意志?

      这种消沉又很有点玩世不恭的思想曾一度盘踞他心中的绿色土地。只有军营是他的希望,他把那里看成没有腐败、没有贪婪,人与人之间公平竞争,凭本事做事的地方。

      对他一直有好感的小辛姑娘来过一次,劝慰他:"可别放弃当兵这条路。"

      他感动得直想哭,哽咽着说:"我要当兵,我不放弃。"第三年,全国不招兵。

      邱天道不肯放弃他当兵的愿望,他继续憧憬着军营,憧憬着那方一直让他可望而不可及的绿洲。20岁,是当兵的年龄界线。如果再因为耳朵问题被涮下来,那么军营的大门将永远地对他关闭了。

      他要越过耳朵障碍,就不能不玩点偷梁换柱的把戏。在经过几天的预谋后,他找一个好友:"我还是想当兵,你帮助我。"

       好友看出他的心思,很义气地拍着胸脯说:"上刀山,还是下火海?"

邱天道摆了摆手:"没那么艰难,好像逼你上刑场似的。"好友说:"你说吧。"

      邱天道这才说出他的计谋:"只要过了耳朵关,这兵就当成了。政审没问题,我爸是贫下中农,根正苗红。"

      好友轻松一笑:"我以为有多难呢,不就是代你检查身体吗?"

      邱天道满怀信心地说:"违纪的事咱就干这一次。你只要代替我完成五官科的检查就行。"于是,好友在体检那天,不离邱天道左右,别人谁也想不到这哥俩联手玩猫儿腻。

      体检大厅里乱哄哄的,体检的青年和家长混在一起。每科都检查合格,邱天道和好友站在五官科处。里面叫了一声邱天道的名字,好友答应一声,坦然地进去了。

      邱天道心里忐忑不安,一旦被军医识破,那一切全完了。他正担心,好友喜吟吟地走了出来:"没问题,心放在肚子里吧。"

      邱天道压住内心的狂喜,拉着哥走出卫生院大门。天是蔚蓝色的,一朵朵白云在飘动。他掏尽身上所有的积蓄请好友胡吃海喝一顿。

      穿上厚厚的大裤档的绿色军装,邱天道回到家里,他脸上放着光彩。父亲虽然有些遗憾,儿子毅然决然地背叛了他,而且没有和他商量,但他还是为儿子的选择高兴。一个有志向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奋斗,都会成功的。

      戴上大红花,邱天道很是神采奕奕,仿佛他要赴任州官。乡亲们敲锣打鼓送他到村口,千叮咛万嘱咐,那些应酬的话他一句也没回答,竞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十年后见。"

      谁也没在意。年轻人好高骛远,爱说大话狂话,何必当真?十年后,当全国几十家报纸登载他的医学成就,提到了大梁冢,提到他的父亲,家乡人还真发懵:"这个邱天道是芳云、是邱风顺的那个大小子吗?"

      塞北:一个属于他又不属于他独有的世界

      腊月天的张家口是冻死人不偿命的地方。数九寒冬,这批中原来的新兵蛋子们被老兵热情地带进市外一面大山坡上的营房。那是极普通极普通的楼房,暖烘烘的房间里与玻璃外咻咻逼人的寒潮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塞北独有的反差,一块玻璃隔着两个世界。

      新兵的生活很苦,每天趴在雪地里练瞄准,顶着鹅毛大雪练正步,不管你是否冻得哆嗦,也不管你是不是会冻掉下巴,长官们也不会放你一天假。适者生存,进入北方的"南方兵"就应该像北方兵一样适应恶劣气候。尤其让小伙们受不了的是饭菜:白菜、萝卜夕金灿灿的窝头。在吃惯了雪白大米的新兵来说,用不着再进行忆苦思甜了。他们真真体会到了,军人光荣的背后是艰辛是牺牲是一种外人难体会到的特殊的付出。

      北方的雪是迷人的。紧张的军营训练中--政治的、军事的--在老兵们帮助下,他们收起了野性,完成从老百姓向军人的过渡,但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要立正稍息,只有节假日才能分批去张家口大街上感受塞北高原诱人的风情。

      邱天道最爱这个时候去看雪。山后没有人走动过的纯净的雪原一望无际,大自然的一切生物似乎都在冬眠,停止了生长,都被皑皑的连绵不断的白色的雪掩盖住了。好像雪也是有生命的,踩上去,他感到了一个个小精灵探头探脑向他嬉笑。树木光秃秃的,他却看出了它们明天生气盎然的萌绿。只有这时,他的心绪最好,会生出许许多多的联想,会把他童年的梦想进行理智的分割、扩展、加工,形成新的追寻的目标。只有这时,他的脸上才会流露出欢快的笑容。

      离开故乡前那一刻说了一句"十年后再见",让人感到这个邱风顺儿子的狂妄和骄傲,而他在入伍后写的那首小诗更能看出他内心早已确定的人生目标:刺骨悬梁意志坚,无为碌碌悔当年。三十无成头宁断,不为名医誓不还。这诗很有些锋芒毕露,有一点却是读过诗的人一致认同的,他不甘人生默默无为,他要实现自我,他要创造一个属于他独有的世界。三十岁不能成为名医,就不想活的人,还有什么苦什么难不能克服呢?由此看来,邱天道在他32岁那年获得39项科技成果并非出于偶然,这里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路程。

      十年间,他为自已确定了一个让人惊叹不已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目标,他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遭了多少罪呢?但是,沿着一个轨道向前行进,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是强者,他是顶天立地的汉子。

      现在,新兵的训练生活结束了,他们将被分配到不同岗位。按照常理,邱天道在家乡有过从医的经验,分配时首先应该考虑让他去当卫生兵。然而,连队卫生员换成了自己的老 乡,不知先抹红药水还是先扎针的人穿上了白大褂,把邱天道编进了班里。

      邱天道所在的施工连队,天天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打山洞或者进城区搬砖弄瓦盖楼房。他是新兵,被老兵呼来喝去干些小工活儿。班长看他脑袋聪明,让他跟他学施工技术,没人提起他曾干过医,也没有人说,不能浪费人才,要物尽其用等等的话。

      军人,应该绝对地服从组织分配,他有什么可说?

      每天从施工工地回到宿舍,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点点繁星,他问自己:"从军学医的梦破灭了吗?"

      得到的回答,只能发自的内心那空落落的回荡。

      灰色的心绪掺进灰色的沙浆里,砌进高高的大厦,砌进默默无闻甚至连个名都没有的山洞里。

      积雪化尽,绿色开始萌生。

      蓝天里,一队队大雁飞过头顶的天空,勾触他内心的酸苦。

      离开家乡前的狂言成了轻浮的过去。虽然他对自'己消极、沮丧的情绪深深自责过,但仍脱离不了灰色的不能有所作为的伤感心绪。

      他和战友常年钻沟打洞,有的患了腰腿疼、关节炎、肠胃病,因为远离城市,得不到及时治疗,还是顽强战斗在国防施工第一线。他亲眼看见一个老兵倒在工地上。他的心灵震颤了。

      他每天都在追求成功。成功的意义是什么?古代传说,苏仙公修道成仙。他得道为仙之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瘟疫,庭中井水一升,檐边橘叶一枚,可治疗一人。"第二年,果然瘟疫流行,他的母亲依照他的话治病救人,给每个人一升井水,一枚橘叶,结果都治愈了。

      相传三国时期的董奉为人治病,不取报酬,对治好的病人,只求为其栽杏树几株,数年后,蔚然成林。

     "橘井"和"杏林"的故事,都出自道家书籍,后世人常用"橘井流香"、"杏林春暖"来称颂医家。

      名医,应从这里起步。

      于是,在月朗星稀的夜晚,他灯下伏案,默默地寻找为战友解除痛苦的良方。

      利用业余时间悄悄爬上山头,苦苦寻找为战友兄弟治疗顽症的草药。

      随着战友们一次次解除病痛,他的名字也一天天在部队传开了。但这并没有给邱天道带来好运。连队一次次更换卫生员,一次次都把他排在最佳人选之外。

      "我前去,我前去,我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但是我前去。"雨果的话像是对他说的。

      他有了追求成功的目标,可成功者路并不是处处洒满阳光。他向前去,他要迈着大步走下去,毫不犹豫,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机遇来了。

      排长老爹得了肺结核,专程从老家来部队治疗。连队条件差也比家乡好得多。排长从团卫生队领回链霉素,让卫生员每天给打两针。卫生员是新手,不知怎么做皮试,拿起针筒的手直哆嗦。排长把邱天道找来,问他会不会。邱天道在公社卫生院干的就是这个。不用说,邱天道的"一技之长",治好了排长老爹的病。排长用拳头擂着邱天道的肩膀:"都说你小子在家是小有名气的医生,真没想到,还真行。"

      排长便鼎力向上面推荐邱天道搞医。这时营长媳妇来队也生了病,需要打针,偏偏营部卫生员探家没回来,去团部打针来回又太远。经排长介绍,就让邱天道去打针。营长见邱天道手法娴熟,比拿施工大锤干活机灵得多,又问了他一些医学上的知识,邱天道对答如流,营长便脱口而出说了一句:"你小子就该干这个。"

      偷偷学艺:"史一针"破格收徒弟

      顺着河流一直走,就能发现汪洋大海。在军营里,邱天道没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但只要是寻找,总还是能找到的。两年不知冬夏的日子过去了,邱天道在自学的道路上踽踽独进。又一年过去了,邱天道已经又一次精读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本草纲目》等古典医学著作,写下了十分有益的20万字的笔记。他还让父亲从家里邮来中药,在父亲治疗骨科病的膏药基础上,悄悄地研制出了"骨科一号"、"骨科二号"、"软伤一号"等膏药,义务为干部战士们治病,效果颇为灵验。

      "业余郎中"深受干部战士欢迎,有一天,连长把邱天道叫到连部交流思想,问他有什么想法。邱天道说,他在家乡就是搞医的,他想在部队里发挥一技之长为战友们服务。他说,要是能到炊事班上班,时间会充裕些,以便多看点书,但绝不是逃避施工的艰苦。

      这个要求并不高,连长不用再研究就同意了。

      邱天道进炊事班并不在灶上做饭炒菜学点技术。他主动要到灶下小黑屋烧火。这活儿又脏又累,没人愿千,他却有自己的计谋:只要点着灶眼,余下就是填煤了,他可以一手拿煤铲一手捧书本,多读些书。

      烧了两个月火,他又要求去喂猪,别人以为他在要求"进步",为了表现自己的积极,为人党凑材料,其实,他发现了养猪可以单独行动,一天三顿喂完了就有自己的时间读书。他有他的小计谋。

      业余时间海阔天空,任他跑来跑去,谁也没注意他去哪儿。原来山坡下是张家口市人民医院,医院里有一个名扬塞北的针灸大师史致祥,人称"史一针"。这史致祥可是一方名医,只要他手中银针落到患者的身上,那病十有八九见轻。邱天道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早就想拜老先生为师。无奈,老先生脾气倔,难接近,没能成为他的徒弟。

      邱天道知道,脾气大的人往往本事也大,只要怀着十二分的真诚,就不怕史老先生将他拒之门外,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吗,就是石头,也要把它焐热。

      史致祥真忙。进了医院你见哪块人多,就往哪块去找,准是史老先生的门诊处。邱天道去的晚些,挂到了100多号。进了房间,史致祥并不理睬这个年轻人。

      邱天道也不介意,他有他接近史致祥的招儿:每两天专门来一次挂他的门诊号。说牙疼、头疼、胳膊疼,每次都编出一种病来让他针灸。

      "小伙子,你是哪个部队的?"有一天,史老先生突然问道。"部队的。"邱天道挂了他十几次门诊,第一次听他主动问他治疗之外的话,忙回答道。

      "你根本没病,于嘛两天一次挂我的号?"史致祥脸上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我......"

      "看完病也不走,看我扎针?"

      "我想跟您学针灸。"邱天道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接近史致祥,拜他为师,见史致祥对他的行为很不解,就直言不讳地接着说:"史先生,您收我当徒弟吧。"

      "你想跟我学针灸?"史致祥行医几十年,还没见过这么偷偷学艺的年轻人,不觉对邱天道怀有几分好感。

      "是,我想学。"邱天道直视史致祥的眼睛。

     "我是个倔巴头,没谁能给我当成徒弟。"史致祥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

     "别人不能,是因为他们没这个福份。我能,我一定能让您满意。"邱天道看出史致祥对他并无恶脸,所以他说得很坚定。

      史致祥很为邱天道这种不懈追求所感动,他拍拍邱天道肩膀:"以后你不用挂号,直接来找我吧。"

      只听说史致祥是个倔巴头,很难接近,也从来不收徒,邱天道是做了长期偷技的准备,没想到,老先生这么快就开恩了。心里那个乐呀,连唱出的小曲都跑了调: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炊事班的老乡弄不清什么喜事冲得天道头脑发烧,很少见到天道这么乐过。只见天道整天把心思装进书本里。老乡大惑不解,便拦住他问:"遇上李家大姐啦?"

      邱天道眼睛一眯:"比那更高兴,不过不能告诉你。"

      邱天道再去史老先生那儿,身份就变了,他不再是病号,

      而是他的助手,他的徒弟。史致祥并不多说一句话,只递给他一个海绵球,一根银针让他每天练手的腕力、指力。此后就不理睬他了。

      邱天道并不计较史致祥的态度,一连三个月,他就天天在海绵球上练扎针,史致祥没有说让他停,他就一直练下去。手指肚磨出了血,长好了,又磨出了血,老头儿也不管他,更没有教他绝活儿的意思。不过,史老先生开始每天点拨他几句话,就又忙自己的事去了。

      邱天道虽然心里发急,脸上却并不表现出来,他此时才真真领教这位"史一针"的个性了。

      有一天,正在诊断病的史老先生对邱天道说:"你把这个针,从病人身上取出来,我没时间。"

      邱天道答应着,按照老先生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做了。以后,每天到老先生那里,老先生就叫他帮着从病人身上起针,闭口不提教他针灸方法,好像忘了有这么回事儿。

      "史一针"最为名扬的是他对坐骨神经、神经性头疼等几种顽固疾病的医治,常常是花几百几千元治不了的,到他这里几次埋针就见成效。不过,哪个名医的看家本事,也不会轻易传人的。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既然史老先生决定收他为徒,领他走进了这个门,他就能学到这手绝活儿。父亲曾多次告诉他,过去旧社会学艺不叫学艺叫偷艺。偷得着偷不着,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邱天道毕竟是在医学世家长大的,又有过不算短的医疗实践,对中医对经络也可谓精通。他准备偷艺了。你看,每次起针前,他都要向患者询问几旬不疼不痒的话,比如得的什么病呀,哪儿不舒服呀,针灸后有什么感觉呀。在聊天过程中,

      他把拔出一半的针又捻进去,体会针感。徒弟玩师傅的"猫腻",都是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进行的。

      史老先生很喜欢这个清秀、脑瓜子灵活、又肯下死力学的小徒弟,开始给他讲些针灸的奥秘和方法。患者也觉得史老先生的这个兵徒弟亲切、热情,没什么架子。

      又是三个月,史致祥对兵徒弟说:"你试一针吧。"

      邱天道就用银针按照史老先生指定的穴位给病人行针。史老先生问病人感觉怎么样,病人并不知其故,随口说跟史先生手法一样,一针下去就见效。

      史老先生就又让邱天道行第二针、第三针,患者的感觉仍然好极了。

      史致祥大吃一惊:"你怎么掌握得这么快?"

       邱天道并不正面回答,微微一笑:"先生忘了那句话了?名医出高徒呗。"

       史一针"皱起眉头,恍然大悟,他什么都明白了,哈哈大笑:"是个有心计的小伙子,是个于大事业的人。"

      史致祥决定把自己的绝活儿教给邱天道,便每周三次亲手教徒弟行针。邱天道的本领眼看着有长进,史致祥很是得意,但他并不放松对邱天道的严格训练。

      邱天道学习也倍加勤奋,手指肚磨出了一层硬皮,指力、腕力、臂力三力之功日盛一日,同时还摸索出了"双手进针"和"一穴同时进多针"、"多根芒针同时透数穴"的针灸方法。"史一针"变成了"邱一针"。

      在史老先生那里,病员很多,病种也多,这就使得邱天道有大量的病例可以分析、比较、提高。一次,邱天道接待一个病人,经过诊断,是患了坐骨神经痛病,他唰唰一排针下去,抬进来的患者竟然抬起了脚。

      史致祥吃惊不小,兵徒弟不仅能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而且能举一反三,悟性极高。

病人散去,史致祥让邱天道坐在自己身边,脸色严肃地说:"天道,你很有作为。再在我这里呆下去,会让你变得平庸。"

      邱天道一听,史先生这是要赶他走,不知做错了什么事儿,心里着实不安:"先生......"

      史致祥摆了摆手,不让他做什么解释:"今天我一直在注意你的行针手法,很有功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很为你高兴。你是知道的,我文化程度不高,只能是一般诊病。在我这里呆的时间长了,会误你前程的。"

      邱天道见史老先生这么说,心里有些难过:"先生教给我的使我终生受用,我不敢忘记先生的恩德。"

      史致祥笑了:"你是搞医的料儿,你有文化,有悟性,就要多学些东西,不要被哪一科限制住了。我介绍你到李春茂那里去,他是塞北有名的中医。中医是治病之本。中医学到家了,才是真正的医生。去吧,好好学习,别辜负先生的一片苦心。"

      邱天道的眼睛湿润了,他不知该对这位老先生说些什么好,只是点点头,便说:"我牢记先生的教导,力争成为像您这样受人尊敬的医生。"

在张家口市孔家庄时的邱天道

      机遇。就这样悄悄来了

     李春茂在河北中医界名声很响,他是张家口中医院副院长。史致祥把邱天道推荐给李春茂,李春茂欣然应下来,他就是看中了邱天道是个可塑之才。邱天道当然也是满目春风,他很为自己感到幸运,有了史致祥,又有了李春茂,他怎能不会成为一方名医呢?不过,他心中的"名医"概念决不是父亲理想中的"名医"概念,他有更宽广更远大的目标,他要做全中国都有名的名医。

      见过李春茂,邱天道兴冲冲回部队,向领导汇报,又申请能否允许他喂完猪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中医。刚提个话头,一向器重他的连长一口拒绝:"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你呢!""这......"邱天道眼前一阵晕眩。

      "小子,着什么急!你的好运来了。"连长见邱天道脸色发灰,哈哈大笑后又故意卖个关子:"你去,我同意了。不过,军里办个卫生员训练大队,营里决定让你去。看来我只好通知营里。另外派个人了。"

      "还有这等好事?"邱天道见连长要走,一把拉住了他。"别,别,我去训练大队。李先生那我就不去了。"

      连长坐下来,十分爽快地说:"军训练大队要去,李春茂那儿也要去。"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邱天道一下子跳到连长跟前,他很想说几句感激的话,却又不知说什么好。

      连长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学吧,对你来说,这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以后到营里,当了医生别忘了常回连队看看。"

      这是1983年的初春,天气乍暖还寒,山坡向阳处映山红已经嫣红,邱天道的心里也是一片盎然的春天。

      卫生员训练大队进行的是医护人员基础科,如打针、发药、消毒等等的训练,这些对他来说太浅了,这是他早在当兵前就能十分麻利进行的常规,但在部队里,这是当军医必须跨上的第一个台阶。

      有了系统学习的机会,邱天道是不会自白放过的。这期间,他进一步攻读《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子午流注》,对针灸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研究,还根据《易经》中的"天人相应"的道理,把中国的八卦奇妙地与中医结合起来,积百家之精华,巩固发展了他的"双手同时进针"、"一穴同时进多针"的针法绝技,手法灵巧,运针独特,认穴准确,在驻地乡村为社员治疗,受到一致肯定和赞扬。连教他的教员见了他的绝技都感到惊讶和不解。《解放军报》若干年后对此曾作过这样的报道:

      天道对我国针灸学中的一种独具特色而叉疗效显著的芒针疗法更是竭力探寻,精益求精。芒针,细如游丝,锋如麦芒,寒光凛凛,长5-6寸,它来源于我国古代"九针"中的"长针"。400年来,芒针疗法在我国流传不广,善操者寥若晨星,致使这一稀世珍宝几近失传。邱天道查阅了各种有关芒针资料,收集了大量使用芒针透刺、透穴、深刺的文献,有时通过关系扎进实验室,在尸体上进行反复的解剖定位实验,有时不辞辛劳到海角天涯去拜访高手,一次次的尝试,一点点的积累,终于独创了"一穴同时进多针,多根芒针同时透数穴"的针灸绝技。他擅长用芒针治疗瘫痪、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病症。

      经过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邱天道掌握了超群的医技。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他法法精通。头针、耳针、鼻针、脚针、腕踝针、芒针,他针针熟练。"单手进针法"的悬空压式、角度转压式、捻转下压式、连续压式,他式式自如。

      行针得气的提插、捻转、刮柄、震颤,他样样不弱。

      艾炷灸、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隔姜灸、灯草灸,他灸灸必灵。每一种学问都有表里之分,而求表易,解里却难。但邱天道的提插、捻转、疾缓、呼吸、平补、开阖这六种"针刺补泻",不仅能运用"月生无泻"、"月满无补"的原理,抓住病人体内正气疏泄病邪,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还能依据气血在人体经络中的运行出现规律性的盛衰现象,恰到好处地趁气至隆盛时按时针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年春节,邱天道探家回到了阔别10年的故乡,恰遇到丰,的一位大伯脑血栓病恶化,当地的医院已给他"判了死刑",家人为他做好了寿衣,邱天道赶忙前去抢救。他给大伯扎针灸,亲自煎药喂服,经4天调治,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下来。

      数年过去,邱天道用小小的银针在研治瘫痪病及其他疑难病症上取得突破,以"一穴同时进多针"的绝技为人称道。同时,他勤于治学,先后参加全国第一届中医名家学术研讨会,全国针灸手法研究学术讨论会,中华儿女传统医学研讨会和全国名专科专病学术研讨会,还参加了泰国曼谷高新技术活动周的学术交流并获奖。还在医疗保健方面搞出 30余项发明,获11项专利,4项在国内、国际获奖。

      扎实的医学根底、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及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为邱天道研制膏药疗法打下厂很好的功底。转眼又是冬天,邱天道结束了卫生员的训练,回到他所在的!二营卫生所当卫生员。王军医正巧要去四川退兵,见他来了正好拉上个做伴的,这样刚放下背包的邱天道与王军医护送要退的兵一块上了火车。

      回到二营当了卫生员,这虽是军队卫生行列里最低的职务,对邱天道来说,已是跨向他的理想之岸的第一步,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去研究实践医学,可以去:弓关于疾病治疗的种种论述文章。

      不久。他的愿望得以实现,部队同意送他到张家口市中医院进修,他的指导老师就是慕名已久的李春茂院长。

在张家口时的邱天道

      "善学邯郸,奠失故步;善用仙术,莫为药误。"清代袁枚这句充满智慧的警句,邱天道始终奉为座右铭,坚持"师古而不泥古"。李春茂是当地名医,外诊次数很多,天道愿跟他去,学习老师的诊治方法、用药剂量。但是,他并不拘泥名医的声望,每次随师出诊,他都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谈出自己的见解,李春茂不怕他诊错,错了就要找出错在哪儿,使他进步很快,有时竟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精妙之问,李春茂很是为有这样一个弟子而得意。

      这时,北京中医学院1984年开设中医大专进修班,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史致祥、李春茂和中西医结合专家宁晓光几位恩师,认为邱天道是可塑人才,联合力荐他进京深造,为邱天道争取到了塞北参加中医学院中医大专班的唯一一个名额。

      听到这个消息,邱天道欣喜若狂。想想这些年苦读寒窗,又得几位恩师点拨,在医学上有了很大长进,但他仍然感觉缺什么?那就是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上大学,也是他少年时的一个梦想,但那时因为种种条件和机缘不成熟,被拒之于大学门坎之外。现在,他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不是福从天降吗?高兴之余,他的心倏然又冷了下来,他看到自己帽上的红星。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如果部队首长不同意,他是无论如何也去不成的。

      想了整整一天,也没想出怎么和营长谈这件事。李春茂院长来电话催他快定下来。没办法,他硬着头皮走进了营长办公室。

      "看你扭扭捏捏的,像个大姑娘似的。有什么事,说吧。"

      营长是个爽快的人,一一把拉他坐在自己身边。

      见营长这么说,邱天道就把这件事从头至尾向营长汇报了。

      营长笑了起来:"我以为什么天大的事,让你这么着急,这是好事嘛。我们营党委研究一下再答复你,、"

      邱天道见营长这样答应,心头一块石头便落了地。管他行不行,反正是说了。

      营里大力支持,同意他进修,培养出自己的大学生。"不过,"营长说,"因为部队吃的是国防费,没有多余资金付学费,一万多元钱的费用只好自己想办法解决。"

      邱天道踏进了中医高等学府的大门,成了塞北唯一的学员也是全班唯一的自费学员。

      自费,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邱天道来说,经济压力很大。可他想上学,他不能放弃这个难得的进修机会。求助父亲,父亲东拼西凑给他筹到了元,战友们也纷纷解囊相助邮来3500多元,才算交报名费。.他的恩师史致祥老先生每月定期寄给他30元生活费,部队领导在给他津贴、生活费的同时,也时而给一些补助。但这仍然只是杯水车薪,离那个一·万元基数相差太远。他只能脱下军装像从家乡到京城的打工仔一样,满面含羞地到附近的饭馆、商店活儿,

      他知道学习机会不易,他不给自己留·点松气的时间。他很少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潜心钻研,发愤苫读。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在求学的道路上,邱天道大步前进。

      医学理论博学精深的中医学教授鲁兆麟,一直没有理想的传人。同辈兄弟为他物色了好几个中医新秀,几经考核观察,都不中意。

邱天道医师早年陪同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给患者看病

      中医高级进修班1984年秋天开学,鲁兆麟是授课老师。60多名学员中,谁是自己的传人呢?鲁教授静观默察......

      北京鼓楼大街有一位集冠心病、高血压、肛裂等多种疾病于一身的赵大娘,被多家医院判为"不治之症",拒绝收治。时下,大娘已有半月未进食,一周没有大便,完全靠输液维持生命,躺在病榻上等死,家人连寿衣都准备停当了。老人的儿子有些不甘心,打听到鲁教授是疑难症的"克星",便求他救娘一命。不巧,鲁教授离京外出,邱天道拍拍胸脯:"我去!"好利落,有勇气。赵大娘气若游丝,舌苔黄燥,舌根黑紫,脉象弦滑,但眼未散光,没有凶险之相。邱天道决心把她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他知道病人十分虚弱,用药猛了可熊导致虚脱,便在泻药中加了些益气药,亲手煎好让大娘服下。5分钟后病情缓解,很快,老人已能开口说话了。邱天道没有怠慢,继续为老人治疗,又用膏药及汤药调治了一个多月,老人就能带上孙子到公园散步了。

      某杂志社总编辑来北京开会,抽空到中医院来看看病,鲁兆麟让邱天道接待了他。

      邱天道待总编辑坐定,问他:"给您看病,您的几位随行人员回避吗?"

      "不用,不用,都是朋友嘛!"

      "好,我们开始吧。"天道端详了这位总编辑片刻说:"恕我直言,你有心脏病,已有两年病史了,你最近思虑过多......""对!对总编辑没等天道讲完,就已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连声称是。

      接着,天道又一一讲来。

      总编辑十分不解:"我们并不相识,却能看得这么透彻,这其中有什么诀窍?"

      天道说:"这很简单,来看病的人,大致有这样两种情形,一是确实有病,需要治疗;二是本人或家庭中出现了麻烦事,寻求心理上的解脱......对这样的人,就得采取祖国医学'以情胜情'的心理疗法。

      祖国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活动,可以影响人体气血的运行及脏腑的功能和阴阳的平衡。过于激怒,可以伤肝;过于喜乐,可以伤心;过于悲哀,可伤肺;过于恐惧,可伤肾气;过于思虑,可伤脾胃......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以悲胜怒、以恐胜喜、以喜胜忧、以思胜恐等,都是以情胜情的具体方法。

      天道又说:人体是个八卦结构,头为离,下足为震,总分左右,巽、坤、乾、艮分位四隅,象征各脏腑。八卦配人体结构,正如《易·汔卦》所说:"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刚才我说您的症状,也正是依据这么一个原理推算来的。"总编对天道的博学倍加赞扬。

      坐在一旁的几位同行,不约而问地将佩服的目光投向邱天道:这么年轻的医生怎么会有这么高深的医术?

      新疆65岁的老牧民阿布都拉从20岁时就患了腰疼病,几经求治,依然如故。1990年初,他卖口巨马,专程来北京求治,住在卖羊肉串的儿子租用的民房曝。邱天道正巧住居民房门口看到了走路困难的阿布都拉,便热心询问。经检查,邱天道诊断他为腰椎关节错位。便说:"我很快就能给你治好。"阿布都拉心中暗笑,心想,住洋楼的小青年也想算计我这住毡房的老头子?你吹破天,我也不会给你一根羊肉串!然而奇迹却在这间低矮湿热的小土房里出现。邱天道用银针为他治疗,不到三天,阿布都拉便挺直腰杆。鲁兆麟教授对这个学生刮目相看了。这时节,已是北京的深秋,树树挂满金灿灿的果子。

      鲁兆麟教授恍然所悟:"我苦苦寻找的传人就是这个军人吗?"打工:名声溢满牛街

      还债,对于一个靠津贴费生活的农村兵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战友的资助只是杯水车薪,他不能不考虑勤工俭学。好在学校里每天半天上课,半天自修,他把业余时间进行分割,留够外出挣钱的时间。他和同学赵和良、陈道德进行磋商,利用自修时间去301医院专家那里学习埋"王不留行药米子"耳针疗法。埋耳针能治百病,在中华大地掀起狂飚般的热潮。邱天道他们现学现卖,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就到附近一个公园为早晨溜弯的人埋耳针。每早20多人,每人一块钱,一个月下来挣了300元。

      好景不长,公园管理人员见他们生意火爆,提出与他们五五分成利润,否则就不能在公园里埋耳针。

      这条生意做不了,他又到一个饭店给人洗碗,一个未来的名医因为眼前困难只好廉价做苦力,这是他的虚荣心受不了的。于是他又到一个工地干浇灌水泥浆的活儿。这活儿他干得得心应手,因为他曾在部队打过山洞。在工地上也只是干了20多天,得几十块钱不够他因为劳动强度大而增加的饭钱。

      姓王的同学是北京人,了解了邱天道的处境,很为他这种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所感动,便找熟人托朋友为他找第二职业。经介绍他认识了牛街办事处红十字会的张大姐,张大姐工作在白广路二条4号的中心红十字卫生站,那里人手缺少,新来的一个主治医师不再来了,这里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张大姐看他年轻没经验,瞅着他的脸问:"你在这里给病人治病怎么样?"

      "事在人为,请相信我,用不了多久就能打开局面。"邱天道满怀信心地说。

      邱天道说妥,挣的钱交40%,晚上在这里住宿。这样上午去上课,下午和晚上来接诊。

      牛街林立着设备齐全、医学人才云集的13家大医院。邱天道的医疗站并没有多少人光顾。牛街红十字站的人预料,这个满怀信心的小兵用不了几天也会像他的前任一样,灰溜溜地卷上被褥离开。

      邱天道并不在意他们说东道西的话,他相信好酒不怕巷子深,打开工作局面不是凭招牌也不是凭自己上嘴唇和下嘴唇一煽乎生意立马火爆的。

       头些日子来卫生站看病的寥寥无几。邱天道想,要想让自己的医术得到承认,就该接触群众。

       他就先深入本地区军烈属、救济户家中,挨门串户家访,义务送医廉价送药。

      一次、邱天道来到军属崔大嫂家巡诊,正巧碰上崔大嫂在外地工作的姐姐病卧在床。她3年前患了颈椎病,在许多家大医院求治,皆无良方。这次她特地请假到北京,可走了几家医院,也都说治不了。邱天道查看了她的病情,发现是颈椎小关节错位,病情并不复杂,便说:"大姐的病不是大毛病,5分钟之内,我保证见效。"他采用正骨复位法,辅以针灸治疗,不到5分钟,病人见效了。崔家姐妹俩几乎不相信这是真的,急忙拉住邱天道的手,连声称赞:"我们真是遇到了神医!"

      海军部队有位老军人,患坐骨神经痛多年,经专家、教授会诊多次,还是不能走路,家人找到了邱天道。邱天道仔细为老军人检查了病情,心中已有了几分把握。他把病因、病情、病状、病态一道来,并详细介绍了治疗方法及能达到的效果。老军人一昕,佩服至极。邱天道用芒针配合火罐治疗,并开了处方。一星期后,老军人的病情明显好转,行走不再需人扶持了。

      又一天,一个小伙了气喘吁吁地跑来找邱天道,说:"邱大夫,我妈不行了!"原来,小伙子的母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已有十几天没进食了。邱天道赶到时,老人已气若游丝,家人正准备为她穿寿衣。邱天道切脉诊视一番,胸有成竹地说:"这是腑气不畅,还有救。"说着便开了一副中药,亲自煎好给病人服下。接着几天又服十几副中药后,这位大妈便能像正常人那样走街串巷了。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成了牛街人议论的焦点,邱天道声誉雀起,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处方一张张的开出,病人奇迹般地康复起来了,影响也越来越广。大家都在风传,来的这个穿军装的小医生,病人往他面前一站,他就能把病情说透,然后开个方子,药到病除。有两个老太太听了半信半疑,真要这么神,那不是《水浒》里的安道全了吗?老姐儿俩手牵手地来到医疗站,想让这位兵大夫在她俩身上显显灵。自然,他们都有点小病,说它不重,却久治不剜根,时不时就犯病,怪腻烦人的。不是说这个邱大夫能妙手回春吗?那就让他给瞧瞧。

      他热情地接待了这两位"特殊病人"。凭直感,天道看出两位大娘"来者不善"。他让她们坐定后,然后对其中的一位大娘说:"老人家,您是不是经常感到头晕日眩,身上乏力?这是高血压的征兆,您千万要注意。另外,您夜里常常做梦,梦见和人打架,或梦见您跳下,悬崖??"老大娘双手在膝盖上一拍打,说:"大夫,全让你给说着了!昨天夜里我还梦见和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生人打架,这阵子想起来身上的肉还直颤呢!"

       邱天道又打量起了另一位大娘,少许,他说:"大妈,您有口臭,食欲不好,胸部堵得慌,对不对'?"

      老人吃惊地瞪大眼睛,直望着邱天道不语,好久才如梦初醒似的说:"没错!我这胃的毛病有好些年,总治也不除根。"

      邱天道坐下来,对两位老大娘说:"你们不要着急,更不必害怕,我给您开几副药,吃后会慢慢见效的。"

      两位大妈点头称是,不过心中的疑团并没有解开。他们带着满脑子对邱天道的神秘感走了,见人就说"真神了,这军大夫就是像安道全一样有一套硬本事。"

      这样,又多了两个为"神医"扬名的义务宣传员。

邱天道在给患者看病

      邱天道高明医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小小诊所顿时红火起来。

      经济压力的缓解不是最终目的,他要把自己的医术更多地用二于二临床,去体会去检验去创造属于未来广阔的道路。邱天道的名气越来越大,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他对医道的钻研也越来越深。

      灵气:来自南柯一梦

      邱天道一如既往地求学、行医。

      还上了全部欠债,邱天道又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对中医学的研读上。他对中医的独到见解令他的导师鲁兆麟惊喜万分。鲁教授很喜欢这个自费生,闲下来也喜欢和和邱天道交谈,有时邱天道提出的问题能难住导师,鲁教授越来越觉得这个后生应该是他的弟子。

      邱天道也喜欢鲁兆麟教授的课,尤其是鲁教授渊博的知识和对中医高深的见解使邱天道崇拜至极。

     "我想拜先生为师,不知先生能不能接受。"有一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向他的同学杨默秋说了,杨默秋说她也有这个意思。

      中医界有古老的拜师传统,都把再传弟子看得很神圣,如同旧时武林的传教一样,门派很是重要,它代表着弟子对某一学派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我早有此意。"鲁教授听完邱天道吞吞吐吐讲完自己的意思,很快答应下来。50多岁的鲁教授对弟子看得很重,他答应了邱天道和另外一个同学的拜师请求,而不同意接杨默秋,虽然他喜欢这个上进的女孩儿,而且名字中有个秋字,正因为是女孩儿,他似乎忌讳什么,主动提出收她当自已的干女儿。

      经过简单的拜师仪式后,鲁教授带他到家里拜见了师母和家人。这表明鲁教授与邱天道之间的关系公开化了,他成了先生家里的一员。

      师母说:"来家住吧,你可以随时向先生求教。学艺是偷来的,教是教不会的,言教身教学得既快又扎实。"

      邱天道见先生一家如此地厚爱,就把自己的被褥从学院搬到先生家,天天上午听课,下午与先生一起应邀出诊,或是帮助先生整理文章,从中受益匪浅。

      鲁教授在中医界很有影响,每天要花相当长的时间给报刊和出版社写稿,邱天道就成了他的助手。

      邱天道拜师不久,《健康报》成立了振兴中医刊授学院,邀请鲁教授作主讲人,要求鲁教授在很短时问内完成20多万字的讲稿。

      "天道,我实在太忙了,你帮助我整理吧。"鲁教授把一大叠手稿放在邱天道的眼前。邱天道正想从教授的文章里学到老师的思想呢。

      邱天道悟性很高,有着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先生对中医的独到见解给了邱天道很大的启示,同时也在书稿中加深了对先生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这部书稿送到刊授学院很快印发,在中医界留下很好的影响。

      这期间,邱天道又帮助鲁兆麟点校了600多万字的医学著作。先生感叹地说:"青出于蓝胜于蓝,将来在医术上你在我上而不在我下。"

      跟着鲁教授学艺,每天吃在一一起,住在一起,一起出诊,先生指点邱天道开出一个个药方,晚上跟先生写书校稿,学到先生的思路与经验。

      鲁教授见学生一天天有长进,很是高兴。邱天道却认为这是缘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缘份。

      与鲁教授共同生活了8个月,邱天道又想入非非了。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应该学更多的东西,不能只是在老师后面学老师的医术,更为重要的是超越。他想回到牛街红医站,在那里实践他对医学的研究,发展自己,创造医学上的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邱天道一直记着小时候父亲教诲他的话:"若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父亲讲的"受罪"就是学贵有恒,知难而进。邱天道在4年后取得巨大成功,看来决非偶然。

      医缘:精湛医术博得一片赞扬声

      邱天道再回牛街自广路中心红十字医疗站时,已是今非昔比。在牛街,他不仅仅有了很好的医缘,而且在这里猛然问见到了小,开始了他们之间恩恩爱爱马拉松式的爱情游戏。到了1987年夏,邱天道马上就要完成学业回到部队了,他舍不得离开牛街,这里有他的事业他的情爱。可留在北京又没有道理,他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篇《解放军报》上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将军到保定参加军民共建活动。为弘扬军队传统,加强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余主任以保定--这块"文革"中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为典型,在全国展开军民共建城市共建公路共建工厂共建车棚的活动。

      邱天道为之一动,他心里想,这是他留在北京牛街的机遇。他去找牛街办事处的领导想共建牛街门诊部,这事是为民做好事,还有不成的?牛街办事处的同志举双手支持,而且愿意让邱天道任门诊部主任。原因是邱天道两次获得宣武区和北京市的红十字会先进会员,他在这个地区是公认的"最好医生"。

      邱天道和牛街办事处谈妥后,回张家口向部队首长做了汇报。师团首长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又向集团军政委曹和庆将军和军长臧文卿将军报告了。两位将军很重视,利用到军区开会机会,特意接见邱天道,请他专题汇报,得到两位将军的肯定和支持。他们同邱天道所在师、团领导三次到牛街考察,进牛街军民共建门诊部的平房,并提出具体要求。

      挂出门诊部牌子那天,邱天道很激动,军、师领导和区主要领导都来了,这是邱天道在人生道路上光辉的一页。他心里很清楚将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

      这个活动很典型,连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记者都闻风而来现场采访。

      邱天道万万没想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场风波差点把他推向深渊。

      原来牛街回民区有一位70多岁老人,患有尿毒症,医院已给他判了"死刑"。邱天道曾为其老伴、女儿治好过病,其子便求天道给老人治病。

      邱天道认为老人的病已无法治愈,但尚可控制。他没有因老人的病情垂危而瞻前顾后,遂开了5副药。取药时缺少一味,老人的儿子治病心切,找熟人换了一味药性相近的有毒药,老人服后就死去了。

      老人的儿子突然撞进门诊部大声嚷嚷:"你们这个当兵的害死了我爹!"

      门诊部一阵骚动,连各路闻风而来的记者也懵了,知是出了医疗事故。区里一位领导很冷静:"是真的假不了,是假的真不了。"他立刻派卫生部门官员和军队的卫生部门官员一齐去死者家里了解情况,这边的庆祝会照样进行。

      医疗内行们拿出邱天道开的药方审核,当即做出公开的判断:"这个方子绝对吃不死人。"

      事情本该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老人的儿子另有所图。第二天、邱天道像往常一一样去上班,被老人的儿子拉到一旁说:"我父亲是吃你的药死的,看在咱哥的份上,我放你一马,这钱嘛,你也要让我一步。否则,你可别怪我无义。"邱天道听后先是一楞,接着镇静地说:"你父亲到底是怎样死的,是非曲直自然会水落石出。是我的责任,坐牢杀头我认了。不是我的责任,钱一分不得少掏,药费你一厘也甭想少给!"

      这个人心虚,便故意虚张声势,对过往行人大声喊:"治死人了,还这么不讲理,别以为我们好欺负,我先把你的牌子砸子......"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胡掺和着起哄。

      为弄清是非真相,鲁兆麟教授拿着邱天道开的处方专程到中医研究院进行了化验,结果表明此方不能致人于死命。于是,他帮助邱天道写了一份起诉书,准备诉讼法律了结纠纷。

      死者家属听说后,急忙四处托人向邱天道求情。有人劝天道坚持向法院起诉,出出这口恶气。邱天道此时却不同意,他说:"人家既然已经认错,这事就算了,得理要让人嘛!"

      这场风波并没有影响邱天道在群众中的威信,反而患者来的更多了,他的名声响遍宣武区。《华声报》以记者所见所闻发表了《为民行医普济众生》的通讯,《青年参考》以《弘扬中医流芳海外》进行了报道,接着《战友报》、《健康报》、《北京晚报》、《解放军报》纷纷报道邱天道的事迹,一时间邱天道成了名人。

比利时王国政府卫生部长听说邱天道的为民行医事迹后专门接见了来访的邱天道先生

      牛街有"神医"的说法传遍海内外,牛街军民共建门诊部每天患者应接不暇。几乎天天工作到晚上七八点钟,后来竟然要提前10天才能挂上他的号,海外侨胞也纷纷来信或回国找人治病。

      东南亚华侨吴先生,跟师父学武术20余载,一身轻功出神入化,曾应聘为某市武术教练。1988年3月,吴先生在为弟子表演时,不慎触上电线,遭电击从高空摔下来,致使腰椎第七节断裂,压迫椎管,致使瘫痪。就医当地各家大医院,无明显疗效。

      1988年4月,吴先生由家人陪伴,回大陆就医。在广州手术治疗一月余,勉强能够艰难行走,已耗积蓄四五千元。他看到4月29日《华声报》上介绍邱医师的医术高明,急忙让家人陪伴到北京牛街,找到邱天道的军民共建门诊部。邱天道仔细查看了吴先生的病情,认为用针灸、按摩配以中草药治疗效果会佳。当邱天道得知吴先生此次酬大陆看病所带的钱剩不多后,十分中恳地对吴先生说:"我考虑的是怎样治好你的病,就是你身无分文,我也要为你解除顽症。"吴先生听了,深为感动。

      为帮吴先生渡过难关,邱天道亲自为吴先生联系廉价的住房,派两名护理员轮流护理,不要分文。

      谁说人间无真情!

      治疗10天后,吴先生基本行走自如。15天后,吴先生在家人陪同下竞兴致勃勃地游览长城。

      临别时,吴先生紧紧拉住天道的手,泪流满面地说:"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个戒指是我结婚时的礼物,我佩戴了十几年,送给你做个留念吧。"说罢,吴先生摘下戒指,却被邱天道婉言谢绝。

邱天道军医给八一厂电影明星杨雅琴治疗后合影留念

      香港某公司秘书张淑芳小姐,左乳有一包块,逐日长大。经8个医院检查,其中3个医院疑为乳腺癌,嘱其手术治疗,张小姐精神十分紧张,给邱天道来信求治。邱天道在复信中详细询问了张小姐的病因、病情、病历、综合分析了病情,诊断为左乳腺小叶增生。随即寄去处方并详细介绍了服药方法。张小姐服药6剂后,包块肿痛减轻且见缩小。邱天道得知后对原处方稍作加减。张小姐又服6剂,包块由硬变软。邱天道又去信嘱其遵前方服之。共服药24剂,张小姐左乳包块消失。经数家医院检查,X光片复查亦证实肿块消失。病已获愈。张小姐激动万分,来信感谢。

      邱天道的"神"传遍千里万里,瑞士、阿曼、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患者纷纷来函求医。他们原以为邱天道是个鹤发童颜、银髯飘逸的老中医。当一位身材瘦削,面貌清秀,白衣内隐透着绿军装的年轻人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一个个先是惊异,继而是赞叹!

      加拿大温哥华华侨教师楚玉华慕名找到邱天道医师。楚先生患有严重的胆结石病,胆囊里有几十块结石,在各家大医院久治不愈,因年事高不能开刀,顽疾在身,十分痛苦。邱天道给他开了中药处方,又亲自煎熬药。一个疗程,有胆石排出,三个疗程下来,结石排净。后楚先生去医院多次检查,胆结石病痊愈,先生大为赞叹:"神奇,实在神奇!"

      香港一商人徐亚明患了美尼尔综合征,久治不愈后也寻找到北京牛街邱天道处。吃了三副中药,配合其他中医疗法,徐亚明先生即恢复正常。

      比这些更为典型的病例在国内外患者中可以找到很多。邱天道以他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在玄妙精深的中医领域觅得一席之地。

       邱天道的名字在北京叫得很响。

       有一天,门诊部里坐满了前来应诊的病人。忽然,一辆高级小轿车稳稳停在门诊部前。从车里走下一位年轻英俊的军人和一位老夫人。只见军人迅速穿过人群快步走到邱天道面前,"你就是邱天道?"军人问。天道说:"是的。"军人掏出工作证,说:"我是军委办公厅,想让你给杨主席的妹妹看看病",与邱天道低语着......

       一旁等着看病的群众开始骚动,有的说,这老太太怎么不排队就往里挤;有的说,怎么也得有个先来后到呀!

      邱天道微笑着对众人说:"大家别挤,也别急,你们知道来人是准吗?是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妹妹杨尚友,大家看是不是让一让"

     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妹妹杨尚友坐在邱天道的面前。

     "看了中央电视台人民子弟兵节目播放你的事迹,慕名前来请你看病,并且听说你看病不用切脉,真有这同事?我患的是胆结石,挺大的,你谈谈有什么症状,怎么治?"杨尚友说着,想考考邱天道。

      邱天道说:"您是胆石症,属中医胁痛、石淋范畴。主症是胃脘痞满,右胁胀痛,痛切肩背,口旨、呃逆、便秘。服中药配合排石膏,您体内的结石定会排净。"

      邱天道一席话,说得老太太从心里佩服。

      以后,杨尚友服用邱天道开的中药,配合石贴吧,半年后,结石真的排净了。这事被传为佳话、。

时任“牛街军民共建门诊部”主任时的邱天道军医

     后来又一位开国大将军也来了。

      那是发生在1988年11月的事情。当时我党唯一见过列宁的元老、开国大将肖劲光司令员患了肝癌。全国各地的许多专家、名医曾为肖大将军治疗。无奈,肝癌晚期,疼痛难忍。这时,肖大将军身边有一位工作人员从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人民子弟兵"节目中,看到了中国士兵邱天道用祖传秘方制做的膏药及银针给病人解除疑难病症的消息,立即告诉病中的肖大将军,肖大将军听了十分高兴:"咱们士兵中还有这么了不起的年轻人,请来见见。"于是,电话至邱天道所在部队,邱天道接受一项艰巨的任务,每周一、三、五为肖大将军作保健治疗。

     初见将军,邱天道心里还有些紧张,便试探地说:"首长,我先给您针灸治疗怎么样?"肖大将军说"扎吧!没关系。当年枪林弹雨闯过来了,扎儿根针算什么。我倒要探查探查你的针灸技术。"

     说着,肖大将军伸出了胳膊。邱天道用他那早已练就的精湛针法给肖大将军行针。

     "疼不疼?首长。"天道问。

     "不疼不疼,你的针灸技术还不错嘛,就像我当年投标枪一样,针感挺强的。"肖大将军称赞天道的针法。

      当肖大将军被肝癌折磨得疼痛难忍的时候,天道又为首长敷贴自制的膏药,以缓解疼痛。膏药的确有神力,首长贴上后,很快就减轻了疼痛。

      "嘿!这膏药止疼还真有神效。"将军情不自禁地又赞扬起来。"首长,除了这两样,我还能通过手相、面相诊病。"

      天道与首长接触久了,有了感情,说话也就随便了。

      也许,这也是邱天道为解除病人痛苦的一种心理疗法。"小邱呀!你别吹牛,那就给我看看吧!"

      将军说着,伸出了那双又长叉大的手,让邱天道看。

      邱天道不慌不忙,从戎马一生的经历,到婚姻家庭及健康情况,一一讲来。听了很佩服。

      天道说:"您曾坐过牢。"将军说:"是呀!都是王明那小子害得我。"天道说:"您曾经有过两次婚姻。"肖大将军哈哈一笑说:"是这么回事......

      "小邱呀,你真行啊!哪学来这么一套本事!"将军不住地夸奖着邱天道。

      就这样,邱天道当了肖大将军三个多月的保健医。

      是"邱氏膏药"带来了奇特的疗效?还是"邱氏针法"为肖大将军解除了肝痛?也许还是什么......

      总之,直到肖大将军在走完人生最后里程的时候,没有不安、狂躁、痛苦,显得很平静。

      几乎在几十家报刊上都有称颂他的文章。《解放军生活》以《闯入京都的兵郎中》为题发表王进领采写的专访:

      京都,牛街,富丽堂皇的古建筑,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手抄《古兰经》。古风犹存的四合院,虔诚的伊斯兰教民,使这一地区久负盛名,远近闻名。

      牛街65号,街道居委会所在地。一副军民共建门诊部的招牌豁然醒目,北京军区某团会同北京一些大医院的专家、教授,精诚合作,创造了军民共建的这一新生事物。

     门诊部主任邱天道终日忙碌着。仅四个月的时间,他除主持门诊部综合门诊外,又在附近开设了口腔、颈腰椎、糖尿病、心血管病等专科特诊。半年过去已创造经济效益20多万元。

     是牛街地区医疗条件落后吗?不是!这里周围林立着设备齐全、医学专家、教授如云的13家大医院。街道上,各种诊部、按摩室、祖传正宗个体诊所抬头可见。邱天道主持的门诊部所以能够在这里站住脚,扎下根,靠得是取信于民的医疗技术。

      邱天道是职位显赫的专家、教授吗?不是!他不过是兵医,今年才26岁。

      一个普通的士兵郎中,何以闯入喧闹的京都,展示自己的青春才华?

     《青年参考》报以《宏扬中医,流芳海外》为题报道:

      中医本来是颇玄妙的,对于外国人来说,这玄妙的程度恐怕更甚。因为玄妙,中国人看中医,很难不以医者岁数大小、胡子长短为医术高明与否的依据,因为中医这东西毕竟不仅仅需要才华,它更需要的是经验、功力。而外国人看中医也许是因为太虔诚了,便看不见这医者的胡子短长,只记得报章上说某中医医好了什么人的什么莫名其妙的病,如府厨簖业由同一室古解千潍外腩掘妊叁生日本钮丫盘击医师邱天道之后,瑞士、阿曼、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患者都纷纷来函求医,一些外国在华留学生也登门拜访。他们不管邱天道才26岁......

      邱天道是以他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技在玄妙精深的中医领域觅得一席之地的。他出生于医圣张仲景的家乡河南的一个中医世家。幼年时适逢动乱年代,本无学医条件,但小妹因患重感冒延误致死的切肤之痛,刺激他立下"刺股悬梁意志坚,无为碌碌侮当年,三十无成头宁断,不为名医誓不还"的学医之志。从此,与他相伴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等古典医著。1982年立志参军,几经挫折,拜高师,访名医,医术大进。1984年应聘担任北京牛街地区"军民共建门诊部"主任,就是在这个小小门诊部里,邱医师名声大噪,已声播海外。

邱天道特别喜欢给农民患者看病

      他所在的北京军区《战友报》这样写道:

      他刚刚26岁就获得中医师职称,胸前挂上了金光闪闪的三等功、二等功军功章,被北京市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评为先进个人,成为电视台、报刊杂志争相报道的新闻人物......

      北京城的牛街远近闻名,邱天道的闯入为这块古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提高了知名度。

      几个月来,邱天道的名字传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这里求诊的患者数以万计,他们分别患有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骨质增生、心脏病、男女不育、眼疾等多种疑难病症。

     《解放军报》在一版发表长篇通讯《中国士兵的骄傲》。

时任北京军区第六十五集团军

军长藏文清少将和军政委曹和庆少将

到牛街军民共建门诊部看望邱天道后合影留念

     《北京日报》也以《回民区的"兵郎中"》为题发表大篇幅的报道。

       邱天道这会可是成了电视里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的人了。

       后院着火:差点摧毁了他一生的事业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邱天道发红发紫的时候,又一场风波造成的灾难几乎砸垮了他。

      军民共建门诊的几个卫生员见有的门诊部经销营养品十分走俏,利润又高,就动了心。

      一个晚上,邱天道下班回到家中,只见几个卫生员等在那儿不走。邱天道问:"你们累了一天了,回去休息吧。"

      一个卫生员说:"邱大夫,我们想跟你说个事,看行不行?""什么事,说吧!"

     卫生员看了一下他的脸试探地说:"有几个病号想从咱们这儿买点儿'人参蜂王浆'、'蜂蜜',咱们这没有,你看是不是进点?"

     邱天道摇摇头:"那东西也治不了什么病,而且价钱很贵,算了吧。"

     这几个卫生员不死心,又多次找邱天道死缠硬磨,邱天道一直没吐口。

     几个卫生员一商量,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事儿邱天道还蒙在鼓里,每天络绎不绝的患者占据他的几乎所有时间,北京军区和集团军也派出了工作组,他的事迹材料,拟报请总政治部树他为军民共建典型,并荣立一等功和授予"模范中医师"称号。

      邱天道被突然飞来的喜讯冲昏了头脑,但他在房间里向工作组介绍工作事迹时,并不知道后院起火,这场大火几乎摧毁他的事业。

      一直关心邱天道成长的集团军政委曹和庆少将(后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二炮兵副政委、中将)很为他担心,亲笔写了一封信,提醒他在成绩面前要冷静、严格要求自己,否则会在小河沟里魏船:"你在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通过自己奋发努力,加之地方各方面人士的关心,在事业上已取得可喜的成绩,我为有你这样的战士而感到光荣。"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民间俗语,虽有很大保守性、片面性,但不无可借鉴之处。因此,在各个方面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使自己的工作在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上取得更大成绩!要按照方针政策办事,政治上不要出问题!要严格医德,在服务和医疗上不出大的问题;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为人民解除更多的痛苦。"

      就在邱天道收到曹将军语重心长的亲笔来信的第6天,他意想不到的事被曹将军言中了。

      牛街军民共建门诊部有营养品,能开发票,这消息很快传到北京市某公费医疗办公室有关人员的耳朵里。他们马上派人前去侦察,发现确有营养品出售。

      这下子捅了马蜂窝,公费医疗办公室倾巢而出,对军民共建门诊部深掘三尺,并贴出告示:"非法经营,停业整顿"。这一棍把邱天道打懵了,他还不明白乱子出在哪里,就从天上掉下来又被打入十八层地狱。面对他的是写不完的检查,说不清的"说明情况"。他一下子感到周围空气全部窒息了。邱天道几乎要发疯。

      邱天道发高烧,高烧持续不退,病得不能进食了。邱天道说梦话,梦话里大喊大叫谁也听不清楚。邱天道从梦中醒来,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转业报告。牛街军民共建门诊部从此不见了他的踪影。

      正在他踌躇满志时,突然销声匿迹。这一消息传出,人们议论纷纷,有善意的不解,有友好的惋惜,有同情的担心,有为之鸣不平,但也有无知的嘲弄、恶意的诽谤。凡此种种,邱天道听不到,也不想听到,他觉得自己的精神境界又爬上了一个高坡。辞职是精神真正的解脱。他有自已的目标:用传统的中医手法,研究开发神奇实用、方便廉价的中医中药。道行万家、普渡众生。

      月有阴晴圆缺,但塞翁失马,焉知其福。邱天道已经是数经摔打的人了,不论是心理的承受能力,还是面对别人对自己中伤的免疫力,他都今非昔比了。

       他不会沉沦的。抬头见不到月亮的日子锻炼了他,真正地锻炼了他。


添加:2009-10-21   录入:湖翁老   人气:1958
<< 后退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走进集团 |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法律声明 | 发明专利 | 健康网 | 求佛祈愿 | 佛慧慈缘 | 高僧祈福 | 十方赞许 | 名人墨宝 | 名家题词 | 好人缘起

泥灸过敏小贴士 | 泥灸得气现象概述 | 上善泥灸 | 同愿同行 | 后台管理 | 中国弘泥

中国泥灸 | 港澳台记 | 泥好健康 | 灸是未来 | 北欧聚焦 | 缘起泥灸 | 荣誉之窗 | 首善之窗 | 美国之行 | 大洋彼岸

伦敦论坛 | 九华山庄 | 天道传奇 | 英国聚焦 | 雁过留声 | 广种福田 | 藏秘香泥 | 皇家玉灸 | 至尊红颜 | 大唐皇泥

                     

Copyright @ 天医星总部 香港天医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办事处:京ICP备08004123号 深圳办事处:粤ICP备080217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