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rotator.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浏览
 
中华膏药王(连载17)

www.tyx.com.hk   2008-7-25    天医星集团资讯中心

 
第三章    第二节          老街新情
 
王飞  著

铃声悠扬,混合在礼拜寺的晨风中,似乎在轻声述说着什么。。。

 

 

只有真正成了牛街一位穿军装的居民以后,天道才有可能仔细地观察以致去了解牛街礼拜寺的情况。他的医疗点就设在礼拜寺的旁边,白天望那掩映在古柏中的飞檐斗拱,夜晚聆听风铃玎玲声,生活蛮有风味,也很浪漫。

他夹杂在络绎不绝地到这里来做礼拜的人群中,远远地打量着礼拜寺里那一座六角形的攒亭式建筑。。。那是讲经的地方,站在长安街上稍高一点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

牛街清真寺是一座带有东方艺术色彩的建筑群,整个寺院的布局和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式和阿拉伯式相结合,这就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独特形式。它建于辽代,面积为六千平方米

寺院正门牌楼上悬挂着一块金字匾额,上书四个大字:“达天俊路”,使人们一看见它就有一种登山仙路之感。

寺院内的主要建筑是大殿,清王朝庆亲王手写的“清真古寺”四个烫金字高悬门前。殿内昼夜灯火通明,香烟缭绕,做礼拜的人总是不断。穆斯林的礼拜时间是:太阳出做“晨礼”,中午做“午礼”,太阳落做“昏礼”,晚上做“日甫礼”,夜间做“宵礼”。如果在这些时间来不及做礼拜,也可以在你认为有空闲时来做“补礼”。大殿前两侧,各立一座碑亭,青石碑上镌刻着汉文和波斯文,论述的是这座寺院的发展和历史沿革。院中央耸立着一座雕工精巧、别具一格的古建筑,这是召唤穆斯林们做礼拜的地方,称之为“唤礼楼”。

时值1986年,一年一度的穆斯林群众开斋节来临,好一条闹闹嚷嚷的牛街!

成群结队的刚刚洗漱、沐浴之后的回族群众,身穿洁美的服装,头戴礼拜帽,喜气洋洋地涌向寺院,去参加“会礼”。街道两侧,饮食、副食摊点鳞次栉比,豌豆黄、炸卷果、枣托子等清真小吃应有尽有;苹果、香蕉、大雪梨、白兰瓜以及各种蔬菜品种丰富,价廉物美。。。

牛街的富裕、喜悦、鲜艳,在这个日子里体现得最充分。

天道挤在人群中左顾右盼,目不暇接,他的心也沉浸在节日的欢愉之中。

忽然,前面墙根下的一幅惨淡的景象吸引了他的目光,他驻足,细细地打量起来----

四五位回族老人或站或坐,有的还坐着轮椅,表情木讷,没有人说话,衣衫也不入时。他们远远地望着街上的行人和景物,好像是在盼着什么,却又没有什么希望。。。

天道无法再看下去了,他的心好像被什么咬住了。他询问旁边的人,得到的回答是:那是一些老病号,家中多无依靠,生活过得很栖惶。

天道怀着极大的同情走上前与老人们搭上了话。他知道了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们被疾病纠缠得十分痛苦,有得腰椎病,有得冠心病的,也有半身不遂的。。。

老人们对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这位解放军同志十分热情,问这问那,话儿也多了起来。天道对他们说:“我是部队卫生员,我给你们治病!”

老人们的眼睛刷地一亮,有的马上发问:“给我们治病?能治好吗?要花多少钱?”

“钱,您先别问,治病第一。您们当中能走的就到牛街中心医疗点去找我,每周一、三、五我都在门诊,不能走的请您留下地址,我会上门的。”

说着,他就掏出笔记本记下了几位老人的家庭住址和病情。有几个老人不愿麻烦天道,说他们去医疗站看病,天道便和他们约好了时间。

这当儿,又走上来几位年迈的老人,他们是参加“会礼”的,都有不同程度的病患,天道问明了情况后也留下了他们的地址。

就是从这天起,天道开始忙上了,早也忙晚也忙,送走日头盼月亮。门诊点上的病人一天比一天多。

天道的思路还在拓宽,还在延伸。

他想到的不仅是给这几位老人治病,而是想到了更多的老人,想到了一条街上的病人。

他在调查研究。。。

牛街地区有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三千多名,其中绝大部分是回民,他们都是从旧中国过来的。以前回民受歧视,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贫穷潦倒。整条牛街竟然找不出几个识文断字的人,绝大多数靠“八根绳,两把刀”,以做小买卖维持生活。“早上饭,响午转;晚上饭,二更半”,这就是解放前牛街回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至今许多老人身上留下疾病,这是不难理解的。

天道怀着深沉的感情为老人们服务。他建立了老人身体状况档案,定期为他们义务咨询、检查身体、送医送药上门。有些老人病情较重不便出门,他就为他们设置家庭病床,坚持每天巡诊两次。这样的病床开始只有三张,后来逐渐增多,最后达到二十张。

一颗红五星,映暖了一条街。

一日,天道全天都在学校听课学习,直到晚上九点来钟才做完作业,有了空闲。他惦记着一位老人的病,想到每天要给老人拔一回火罐,便不顾天黑路远,没有丝毫的犹豫就背起药包回牛街了。乘公共汽车,倒地铁,又步行。。。一个小时后他才出现在老人面前。

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发生在天道的身上,他从没有动摇过为人民服务的心,再苦再累依然如此。

“外来户”天道很快就在牛街站住脚了。其实,很不容易。作为军人,天道确实无法改变兵的这种属性:“骑马挎枪走天下,祖国到处都是家”。但是,他决不能做牛街的“过客”,而是要以主人的身份出现在每一个病人面前。经他手治疗的病人他都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那些四处碰壁的垂危病人总能听到他说的这样一句话:“今日我先给你用这种方法治治看,如果效果不明显,你再来找我或我去你家里给你看病。总之,你放心,我会尽力解除你的病痛的。”别看这是一句平平常常的话,它却告诉牛街的群众:他邱天道不是“打一枪换一地”的云游道人,而是“牛街人”。

这样,就不难理解牛街的群众为什么称他为“我们的小神医”了。神,当然不仅仅指他高明的医术了,还有他那颗金贵的心。

挂在清真寺飞檐上的风铃又被风儿摇响了,脆玲玲的声音传得好远,播下了故事一串。。。

新的人,新的事,给古老的街区带了了新的生机。也多了份新的情怀。。。

 

1988118邱天道所在的部队和牛街地区联手建立了军民共建门诊部,任命邱天道为门诊部主任。

天道该有新的脚印留在这条古老的街上了。这肯定无疑的。

礼拜寺的风铃,在晨风中悠悠回响,它唱得也是一曲新的歌么?

添加:2008-7-25   录入:admin   人气:1362
<< 后退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走进集团 |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法律声明 | 发明专利 | 健康网 | 求佛祈愿 | 佛慧慈缘 | 高僧祈福 | 十方赞许 | 名人墨宝 | 名家题词 | 好人缘起

泥灸过敏小贴士 | 泥灸得气现象概述 | 上善泥灸 | 同愿同行 | 后台管理 | 中国弘泥

中国泥灸 | 港澳台记 | 泥好健康 | 灸是未来 | 北欧聚焦 | 缘起泥灸 | 荣誉之窗 | 首善之窗 | 美国之行 | 大洋彼岸

伦敦论坛 | 九华山庄 | 天道传奇 | 英国聚焦 | 雁过留声 | 广种福田 | 藏秘香泥 | 皇家玉灸 | 至尊红颜 | 大唐皇泥

                     

Copyright @ 天医星总部 香港天医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办事处:京ICP备08004123号 深圳办事处:粤ICP备08021750号